港足將會在周四作客卡塔爾,進行2018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無疑對手實力強,加上作客中亞地區,形勢相當不利之餘,要適應當地氣候與場地亦有一定考驗。但既然之前的賽事,經已多次順利完成任務,只要港隊傾盡全力,再次發揮出打不死的精神,相信無論戰果如何,香港球迷亦一定收貨!
近日進行了一個訪問,內容大概是現今香港足球與八、九十年代的比較,其實是很難比較,因為每個年代的球員,總會遇上某些難題,亦總會被某些特定的困難限制,從而影響發揮機會。但上一代的香港球壇,球員數量較多及競爭大、本土球員落場及發展空間亦較大,卻是不爭的事實,畢竟現時無論是外援、國援、歸化兵的數量,較過往多,偏偏頂級聯賽的球隊數目,以及華人球員能夠得到落場的機會,卻比以往大幅減少。華將想長期佔取正選席位,小將想得到足夠落場機會,從而令球技持續進步的機會,比起以往實在是相對困難。
另一個值得探討的是足球人口的增減問題,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街場跟隊」的文化,似乎陪伴着每一個年輕人成長,筆者當年到街場踢波,一個石屎地球場仔已有十幾隊跟隊,輸一場波已幾近收隊。現時香港的足球人口,究竟是增是減?無疑現時的年輕一代,已有較多機會在大場練波,但要練好基本功,街場始終有一定價值!
年輕人要成長,要進步,就要多落場比賽,筆者今季亦開始帶領十六、七歲的年輕球隊,參與丙組聯賽,目的正是希望一眾小將能從實戰經驗取得進步。現時的丙組球隊,再也不是從前的長輩足球,一眾小將得到較多上陣機會,果然進步神速,或許亦引證了培育年輕球員並無不二法門,多實戰、多體驗,才會進步的道理。
丘建威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