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不要只信一人意見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不要只信一人意見 - 李兆波

大家有沒有買錯了東西或服務的經驗?買錯了東西不是大件事,只要金額不大,影響是輕微的。買錯了東西,根深柢固的原因是決策模式出錯,而決策模式出錯的主因是只相信一個人的意見。
只聽一個人的意見不全是錯,如果那人是權威,可作別論。不過,權威也有出錯的時候,但機會不大。至於其他人,當然會有他們的見解,有相當的主觀成份,他們的意見可以作參考,但不可以盡信。
盡信的結果是如何?可能會相當好景,也有可能是相當的損失。舉例說,近日又再有零星的電話騙案,受騙的金額不是小數目,原因是當事人盡信電話那邊那人的說話,你可以抱有懷疑的態度,這樣可以防止受騙。
有時候不是受騙,而是買了沒多大用途的產品。如果是投資產品,可能是回報未如描述的; 如果是保健產品,可能是效果欠理想,但金額付出了,而且不是小數目。
想減少此方面的損失,可以引用企業用的方法。當購買的金額是數百元,這程序可以省卻,因為時間的成本也不少,當數目是數千元時,便要花點時間了解及比較,不要盡信推銷員的意見。當數目是數萬元時,更要小心行事,絕對要多聽意見。
朋友要買一些家居設備,與健康有關的,銀碼是數萬元,我建議他找此方面的專家談談,才決定購買與否。他說那售貨員拿出了一些檢測報告,以及強調其功能。我仍然建議他多比較才決定,因為從來推銷員都認為其產品是天下無敵的。

李兆波
中文大學商學院助理院長
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