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後20場F1排位賽都如此的話,我不排除我不會不罷工的可能性(聽講潮流興咁講)。期望管理是一門藝術,因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F1排位賽改革失敗就是好例子。
昨午,新一季F1首站排位賽於澳洲墨爾本舉行。新制下,每節排位賽最後九分鐘起,每分半鐘淘汰最慢車手。由於「今日唔知聽日事」,所以即使是平治等火星車亦不敢怠慢。首節開始,22輛車都欲一馬當先霸頭位,最後全部用上最軟(最快)車胎做Q1,加上Q1下半場前,中下游車隊再次空群而出,以免被忽然淘汰;所以,Q1和Q2上半場戰情激烈,下半場勉強可以。不過,Q3就死得非常徹底。經過首兩節後,最快的八輛車進入最後一節,最後五分鐘,留低的車手卻幾乎已耗盡快胎(或留胎於比賽用),結果Q3最後階段,場上零action,完全反高潮。最終排位第三、四的法拉利於剩餘約五分鐘便扯白旗。主要對手除頭盔投降後,平治雙雄亦於剩下約三分鐘便下車,咸爺(圖)在平過平淡的情況下奪得個人第50次F1頭位。即使下雨、炒車或紅旗等會增變數,但恐怕以後順風順水便將如此。怎麼辦?最簡單是恢復舊制,但個人希望是個hybrid系統。Q3回復自由搏擊片到尾,以保持絕殺的刺激?Q3剩下最後四車,每車送一套新胎以供搏命?Q3灑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平治說:「我見過,我真係見過『垃圾』」;我只知道一定要改改革,還要快。
文:陳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