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故,有些人總愛測試我們的忍笑力,像紀文鳳。她在北京大講本港教育,不屑辯論訓練,指辯論只營造對立,教學生「歪理都當啱」。
或者她真不知道辯論歷史悠久,是促進智慧與文明的一個重要工具。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臘。蘇格拉底出名好辯,柏拉圖和其他古希臘哲學家也都熱衷辯論,那時更有一類人(稱為Sophist)專以訓練別人的辯才為生。透過辯論,鞏固己方立論,找出對方的矛盾與蒼白,像劍擊一樣,一來一往,最後思維更縝密、辯才更優秀者勝。
在東方,古印度各宗教常互相論辯切磋,因而產生「因明學」,那是一門包含邏輯和推理的學問。在中國,春秋戰國辯風最熾,那時群雄並起,辯士到處宣揚政見。墨子重邏輯,墨家有著名的墨辯,還有荀子說「君子必辯」,「小辯而察,見端而明,本分而理,聖人士君子之分具矣。」
辯論可抵抗愚蠢,刺破謬論。全球都有辯論賽,本港的聯校中文辯論比賽已有近50年歷史,內地也有全國大學生辯論賽,甚至著名的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辯論賽中,強詞奪理不會得分,但若立論精采理據充足,輸得心服也是一種氣量,若是一臉不屑地罵人「歪理都當啱」,這只會教人看不起你。
紀小姐說辯論營造對立,以此推論,所有聯校比賽(如田徑、球類)簡直是加深各校矛盾、不利社會和諧;劍擊、跆拳道令青少年學會攻擊,手球變相訓練臂力來掟磚,實在罪無可恕。
寫到這裏,看見案頭放着一個暖水壺,突然想起有可能是偷聽器。忍不住,笑了。
蘇菲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