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為「世界睡眠日」,由世界睡眠醫學會於2008年起發起,呼籲公眾關注睡眠健康。不過香港人工作繁忙,日常壓力更帶到床上,要有一夕甜睡殊不容易。有年輕創業者化「睏」為機,於鬧市設休息空間,令一眾打工仔可忙裡偷閒,但因法例欠彈性而變成只可小休而不可睡覺。其實,睡覺是為了醒來走得更遠,「香港人,偷懶不是罪」。
記者:佘錦洪
每年3月第2個完整星期的星期五為世界睡眠日,今年主題是「Good Sleep is a Reachable Dream(睡好覺是觸得到的夢想)」,但現實並非人人每日都「有覺好瞓」。
任職公立醫院護士的黃小姐要輪班工作,有時可以睡12小時,但更多時候每日只能睡3至4小時,又會因壓力而不停發夢,影響睡眠質素。她指在當更時隨時坐下即可打瞌睡,全靠忙碌工作激發的腎上腺素維持精神,「但一收工就係好攰」。
當鋼琴導師的Nicole每天可睡約8小時,但面對家長期望及要為學生準備考試,過多壓力亦會影響睡眠質素。除學童以外,她指有不少成年人都會學琴減壓,「但你會見到佢哋面色好差,係唔夠瞓」,又笑言學生因要上堂交功課亦難免會緊張。
從事保險的張先生平均每日睡只6至7小時,卻稱自己「夠瞓」,全因一倒在床上不久即已熟睡。他指平日工作應酬壓力不少,但會提醒自己要保持好心情,「心情好就瞓得好,反正帶埋問題去第二日都解決唔到。」
港人如此一「覺」難求,可惜雖年輕人黃創琛表示創立「躺室」讓人小睡,卻遭政府以疑違反旅館牌照條例而打壓。
走進位於觀塘工廈的休息空間「躺室」,一張張吊床懸在深入天花的掛勾下,數個半躺座墊穿插其中,窗身髹上深色漆油,地上舖上深褐色木板,配合昏黃燈光及淡淡香薰,躺室的環境令人不期然放下緊張心情,兼有催眠效果。
躺室顧客多為附近上班族,尤以「行街」推銷員居多,其次為要上「天地堂」的大專生,而假日則有情侶或三五知己結伴前來聚會,但他們現只可「躺」不可「睡」,阿琛解釋,因法例所限,躺室不可睡覺,否則便屬「旅館」或需領牌。
躺室只好於店內掛起不可睡覺的牌子,並需溫馨提示「不慎」進夢鄉的顧客,但阿琛坦言其實並沒嚴格執行,而且客人大多並沒睡覺,只是「小休、放空」,亦會受環境影響自律注意說話聲浪,「好似去咗圖書館咁。」
過去任職初創IT公司的阿琛表示,設立休息空間的概念源自另一合伙人,「佢喺中環返工,成日都想喺Office瞓,但又覺得唔意思,唯有Lunch時間去海邊休息吓,於是就諗不如搞個地方畀人Hea吓瞓吓覺。」
阿琛稱最初打算採用普通床,卻怕感覺像病床;想過做太空艙,「本身香港都好焗促,冇理由嚟休息都要咁」。幾經抉擇,最終選定吊床作主打,「因為旅行去過柬埔寨試過瞓,好舒服好放鬆,就好似細個啲搖籃」。
作為曾經的打工仔,阿琛指香港人平時太過進取,即使休息亦未能放鬆,「連去個旅行都要好Chur」,寄語港人適當偷懶才可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