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拖拉多年的中環街市活化項目終正式上馬。市建局向城規會提交簡約版活化中環街市方案,活化工程將反璞歸真,棄用原有天台玻璃結構的漂浮綠洲設計,保留街市部份立面、主樓梯及5至6個攤檔。城規會昨審議後,決定批准簡約版方案,但附帶條件,要求市建局增加保留的攤檔數目;就拆卸街市面向德輔道中的立面,市建局亦需重新遞交詳細設計予城規會審批。
記者:譚靜雯
市建局決定棄用中環街市活化項目的漂浮綠洲設計,改為簡約版活化方案,項目成本由15億減至6億元。市建局去年底已就簡約版活化方案向城規會提交規劃許可申請,建議修葺中環街市主結構、保留包浩斯建築風格的立面、街市內中庭等,也會完整保留5至6個原有攤檔。
市建局同時提出擴闊中環街市租庇利街及域多利皇后街地下的兩個出口、拆卸及重建街市面向德輔道中的末端立面,改用玻璃或透明設計。另也會拆卸皇后大道中及租庇利街交界的公廁,改建為小廣場,提供不少於1,000平方米的公眾休憩用地,料最快2020年完工。市建局曾表明,活化後不會設貴價商場,但會提供餐飲、文娛及綠化設施,以及24小時開放。
古蹟辦指復修有難度
昨日城規會會議上,委員何培斌質疑市建局只保留5至6個街市攤檔「少得滯」,認為應保留更多攤檔,重現昔日排檔的群體性。市建局昨沒有代表在會上回應委員提問,古蹟辦代表稱,街市內部份攤檔經過多年被水浸壞,大部份結構損毀,復修有難度,「復修保育呢啲攤檔要原件切出嚟,做好再放番入去」。至於活化後的街市用途,規劃專員姜錦燕就指,市建局未決定日後營運模式,但不會以商業原則為大前提。
另有委員質疑市建局為何要拆除德輔道中的立面,改為玻璃或透明外牆。古蹟辦解釋,該立面非街市原有結構,1990年曾改建,已與原設計不同。
城規會發言人稱,城規會有條件批准簡約版活化中環街市方案,但市建局須增加保留的攤檔數目,拆卸街市面向德輔道中的末端立面及域多利皇后街地下的出口的詳細設計日後需再提交予城規會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