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印度內衣商人愛香港:識中文好緊要

【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
印度內衣商人愛香港:識中文好緊要

53歲製衣商人劉子健(Ashok Bharwani,簡稱Ash),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他父親早在1949年19歲時來港,替洋行做生意並且落地生根。Ash中學入讀聖若瑟書院,求學時期所有朋友都是香港人,他說:「我啲廣東話喺學校pick up,我冇讀過中文,我喺街學認字,買報紙、睇吓書,然後問朋友,一個一個字認返嚟。」

Ash和太太Priya結婚25年,劉太Priya說:「我識講中文,但唔識睇唔識寫,冇我老公咁叻,正因為咁,我要確保兩個女識睇識寫。」劉氏夫婦很重視女兒的中文水平,打從大女兒4歲起,便以中文跟她溝通,挑選學校時,亦選擇一間有良好普通話基礎的。Priya:「我哋睇電視都會睇翡翠台,睇劇集,喺屋企同喺街都用英文或者廣東話溝通。我兩個女係第三代(印度港人),當香港係屋企。」

這對「印度港人」夫婦,視香港為家。對於印度男人專制、保守、大男人的說法,Priya有以下體會:「印度都好似其他國家咁,有唔同嘅男人,但我老公思想好開放、好Modern,唔係大男人。」

Ash:「我覺得香港畀好多機會唔同國籍嘅人,好簡單,就好似我個女咁,社會公平地對待佢,都畀佢考入中文大學讀醫科,收生過程冇歧視、冇偏幫本地人。」被問到對於近日南亞裔人士帶來的社會問題時,他表示:「其實亦有啲印巴好發奮、亦有啲賺大錢做經理。我嘅評語係,大家見到唔好嘅例子只係小部份。我忠告嗰啲愛生事嘅小部份南亞裔人士,其實大把機會啦,應該要發奮,建議佢哋改行正路。」

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請留意另外兩位印裔香港人 — 廣東話棟篤笑藝人Vivek,和旺角咖喱大王Hira在香港努力奮鬥的故事。

採訪:陳小芝

拍攝:馮峰、廖達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