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假日散心】
cult片大導演昆頓塔倫天奴執導的電影《標殺令》,出名瘋狂標血。在香港山頭,也有野青喜愛「kill標」。放心,「謀殺對象」只是山頭一座座高低不一的黑白色標高柱,「武器」只是毫無殺傷力的相機。這些標高柱其實叫測量控制站,在山友眼中,看到它代表登頂,理所當然成為集郵對象。有八十後攝影師,不忘記錄香港山峯美態,決心拍下其中三百個,用自己方式看香港好山好水。
很多人以為山系團體「山中遊子」成員黃智強(A.M.)細細個行山成癮,大錯特錯!其實他自小跟爸爸行山會呻辛苦。萬料不到六年前,朋友帶他登香港三尖之一的釣魚翁,他才突然愛上這喜好,「上到山唔會諗太複雜嘅事。」令他堅持行山習慣至今。香港有三百多座山,於是他萌生「香港三百丘」計劃的意念,隨意挑選其中三百個山峯作記錄,志在湊一個齊頭數字。作為專業攝影師,以為他揹很多架生影靚相,今日他帶的裝備竟很輕便,有時只帶手機及action camera,只為方便記錄。極速完成計劃本應難度不高,但他心太野,專注影靚相及「野出香港」,其間顧着登台灣玉山、馬來西亞神山、韓國漢拏山等,曾暫時擱置計劃,至去年二月才的起心肝延續。回望二○○九年初的牛仔褲登山造型,他笑言當時擺pose像MK仔,發展至今日的黑白tone與低調chok,一張張相片見證他的成長。至今,他已登了二百一十六座山,其餘的山希望今年完成。
計劃開始 先攻茅湖山
A.M.家住將軍澳,順理成章以區內茅湖山為首個攻頂目標,作為他kill標探索的起點。他最愛山脊,包括大埔林村郊野公園的大刀屻及香港三尖之一的西貢蚺蛇尖,「貼近山的輪廓,實實在在踏在山的最高點行走,好享受。」山界稱為考牌路線的屯門「杯靈雙渡」,由青山步行至圓頭山,全長只約十一公里,但以高低起伏見稱,A.M.終於覺得是考驗,「大部份路都係浮沙碎石,要好夠瞓,雙腳先夠力平衡。」不過他認為最難頂的,竟是港島區的山,理由出奇地有趣,「上山唔想睇到高樓大廈。」矛盾的是,綠山配石屎森林,就是香港獨有的山之風景。
A.M.這山中野青,一有時間就燃燒青春,不分晝夜kill標。A.M.和兩位友人去年二月試過朝十半晚十二連攻十五個頂,問你服未?由西貢烏蛟騰出發,展開環繞船灣淡水湖之旅,船灣淡水湖郊遊徑難度高達四星級,本版編輯曾經花七小時圍繞水塘行過一圈,說難行到要講粗口。他們更是越徑挑戰──穿越風水林,開段登過馬頭峰、赤馬頭等,山頂僅得二百至三百米左右,最初還活力無限,笑意盈盈自拍。由於A.M.一心到達另外數個頂峯,某些路段要越徑而走,誓要和友人闖入叢林集郵,要從樹縫殺出一條新路,更費時費力,他千辛萬苦都要上大峒、觀音峒,向東面的黃竹角咀進發,爆往昂莊山,到達大嶺後折返,再爆往鵝髻頂都無畏無懼。愛護大自然的他們,「爆林」不會用刀割樹,只會用行山杖輕輕一撥便算。旅程於大美篤完結後,A.M.形容自己「變為灰燼」,皆因他們三位野青,為了省時,整天只吃了一罐午餐肉。
同攻橫頭墩 中途折返
見A.M.計劃如此刺激,記者不想執輸跟埋一份,跟他及朋友陳德誠(Vincent)一起攻西貢西灣山附近的橫頭墩,只高二百三十二米,晴天時更可飽覽萬宜水庫景色。由於他們前一晚才於長咀露營,翌日下午才趕回西貢市中心,待與我集合後乘的士,於西灣亭前一路口下車到達登山口時,已接近下午四點。沿着小徑先落斜,雖不需穿越密林,但潮濕路段滿佈沙石,腳下的草或樹枝容易阻擋去路,幸好A.M.把平常用來「爆林」之手杖,借用給前一晚因工作通頂的我,我才能站穩陣腳。攻頂再原路折返其實只需約個半小時,但一來我們因拍攝減慢步伐,二來曾短暫迷路,勉強攻山的話,落山時很大機會天黑,我與攝影師沒頭燈照明,只好中途回程。偶然跟A.M.即興行山的Vincent,喜愛行高挑戰性路線,A.M.讚賞他屬穩陣派,懂得照顧同行朋友,「出發前好窩心咁提示大家好曬,記住買多支水。」不過A.M.說:「有啲朋友跟我行完山,覺得中伏,仲話攰到一星期唔想返工㖭。」他們沒絕交,隔一段時間更心癮起約行山,齊齊變成「山中遊子」。不過朋友想約他行山要等等, 因為文章見報之日,他已與十多位行山攝友,向尼泊爾珠峯基地營進發。
測量控制站小知識
所謂的標高柱,正式名稱其實叫測量控制站。據地政總署表示,現時香港約有600多個測量控制站,一般分為三角網測站及導線控制站,多建於視野遼闊的山峯頂,為繪製地圖、基建工程發展等提供位置參考,間接為行山人士提供位置或高度參考。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慧琳
攝影:劉永發
編輯:陳漢榮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