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自殺 - 左丁山

再談自殺 - 左丁山

一位讀者N來電郵談自殺,認為香港學生自殺不全然是個人與家庭的責任,教育制度也可能有問題。左丁山當然唔會否認呢一點,只不過係認為凡事總要自我檢討先,唔好隨便諉過於社會制度。
網頁Worldatlas.com有一篇文章講過去45年世界最高自殺率嘅國家,就係每十萬人之中有幾多人自殺。排第一嘅係佳亞那──Guyana有44.2名,第二係南韓28.9,第11名係印度21.1,第17名係日本18.5,俄羅斯排14,有19.5,總之前25名之中,以落後國家為多,東歐國家為次,亞洲最發達兩國家南韓與日本竟然名列其中,或可證明富裕程度與自殺無必然反比例關係。但日本與南韓係考試最大競爭性嘅國家,高考入大學係人生頂級大事,南韓高考之日,股市都要讓路,延遲一小時開市,避免交通擠塞導致學生入試場遲到,日本南韓自殺率高,與考試有關連,有研究顯示,南韓人由10至30歲,如果突然死亡,自殺係最大原因。
上星期左丁山在沙田馬會食飯,碰到一位榮休教授,社會學權威,於是捉住佢問社會學對自殺有乜研究,佢話社會學對自殺之研究百年以上,法國社會學大師Emile Durkheim(涂爾幹)在1897年已有一本經典名著出版,就叫做Suicide(自殺論),教授L話呢本書係所有社會學學生應該必讀嘅,自殺有三大類性:(一)利己的自殺(Egoistic Suicide);(二)利他的自殺(Altruistic Suicide);(三)失範的自殺(Anomic Suicide),跟住教授L一連串咁講落去,左丁山好似要上一堂社會學之自殺論,連忙閘住,問教授L:「社會學家有乜法子,防範學生自殺先?」教授L為之苦笑:「理論就有,但好多學生善於隱藏,佢地唔講,冇人會知,除非日夕相伴嘅家長,佢地如果細心啲觀察子女,或者會睇到一啲行為有異,但現代大學學生人數眾多,一班學生唔再係十幾人,而往往係百幾人,教授連學生名字都記唔清楚,依家啲學生亦極少主動搵教授做個friend,你同我讀中大時,新年會去老師屋企拜年,今天就好難有此情況。」咁又係嘅,21世紀嘅大學師生,同學與同學之間,十分疏離,見面不相識,幾難發揮守望相助嘅關係,一個例子係左丁山曾介紹兩位年青人相識,講講吓佢地先知道大學係中大同屆畢業嘅,在校三年未碰過頭,正因如此,家長特別要留意子女(不一定係干預),及時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