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胚芽故事】
當人人都將香港未來的重擔放在年輕人身上,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基礎學院前副院長陳培佳博士卻揚言:「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在第三齡教育上。」值不值得?他說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年輕人擔子越重,唯一解決辦法就是教育,提高他們生產力。今天,「長者大軍」剛換了一批新血,他們就是戰後嬰兒潮,他們有學歷、豐富人生經驗、熱血,有些人甚至參加大學旁聽生計劃、長者自發環台跑籌款。究竟,香港年輕長者需要甚麼?他們可以有甚麼生產力?
在公園見到一個耍太極的阿伯,自言耍的太極結合陳楊兩家,再加以「自己edit的Chan's style」,轉頭舞刀弄劍,運氣提腿一氣呵成,雙眼瞪得大大的。我心想:「隻眼唔使瞪咁大呀?」他堅定不移的眼神,相比後方坐長椅打發餘生的阿伯,確實南轅北轍。別看小這公園阿伯,他是香港教育學院前副院長陳培佳博士,三年前他退休,六時一覺醒來,自問:「咦?今天不用工作,我應該何時起床?」然後拖到八時起床,「我吃粥?油條?決定吃西餐了,侍應又問吃甚麼?一連串平日沒想到的生活問題,讓我這類喜歡思考的人,很煩惱。」退休首三個月,他像活在迷霧。迷霧散去,終實行他早已安排的退休大計,「重新鍛煉武功,起初每天練習七小時。」後來香港教育學院現任校長張仁良,邀請他出任香港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及終生學習系,任教「樂為耆師」長者導師培訓專業證書課程。簡言之,培訓年輕長者成為導師,教授更年老長者。他曾跟張校長大呻:「某次重返校園,門口保安員認不出我了,我感到很落寞。」張校長回應:「你可以重新成為我們學院一分子,你重新遞交履歷表。」不是嘛?還要寫履歷?然而,陳培佳還是重新寫了厚厚十多頁的履歷表,猶如退休後成績單,自信滿滿遞交去了。陳培佳:「退休後我未曾停下來,不斷參考國內外例子,與其他國家教育專家電郵交流,致力研究第三齡人士教育發展。」想不到曾經威武一時的前教院副院長,今天為了學院給他一張新卡片而樂上半天,他終於再與保安員混熟,不是呃like,而是對方一個敬禮,哄得他這個老人家很高興。
長者水平提升 需求不同
陳培佳屬第三齡人士(泛指退休或半退休後展開人生新階段人士),明白長者心理狀況,課程雖教學員如何培訓長者,實則是先打通學員任督二脈,鼓勵這群剛退休或半退休的年輕長者相信自己的能力。陳培佳上課不用大聲公,聲音洪亮:「退休這個字是騙人的,是工業社會用來淘汰資深專才的手段。」他繙譯英語筆記,鼓勵學員進修英語,「我又用科學理論說服學員,有研究指長者智慧仍會不斷增長,屬於一種晶性智慧,想法是多層次,年輕人思考是直線向,長者卻是多角度曲線思考,才給人慢的錯誤印象。」今天,香港剛加入年輕長者大軍的人,一半有中學程度學歷。「現在,第三齡人士對社會仍有影響力,若不提高他們生產力,一來他們的生活會不滿足,二來年輕人的經濟壓力會爆煲,我們是第一個會頒受證書的長者課程,證書不是用來掛在家中裝飾,而是規定學員要服務更年老長者。」
「樂為耆師」 課程 師生心聲
發起義跑 為防癌會籌款
在「樂為耆師」課堂內,每個學員就像帶住一個興趣來上課,讓陳培佳啟發成可以發光發熱的燈。陳博士上課時常說:「反思!反思!反思!」就是想學員能夠確立生命定向,尋找人生另一階段的意義。年初各大報章報道一位61歲長者譚志強發起「環臺960公里慈善跑」,為香港防癌會籌款,贏盡掌聲,原來故事「前傳」也源自「樂為耆師」課程。
臨跑前,譚志強記得陳培佳的再三叮囑:「反思!反思!反思!」譚志強:「我55歲開始跑全馬,我反思如何把長跑興趣結合過往38年社工經驗,幫助有需要的人。」於是他想到了慈善跑,之後每天練跑,數月間由每天10公里、12公里、25公里至50公里毫不間斷,信心大增,主動聯絡慈善機構合作。不少機構擔心這位阿伯體能不足,譚志強:「我跑步時會思想哲學思想,有時會放慢跑,讓自己更專心思考。」他更在facebook成立「小小環臺慈善跑」專頁,每天分享艱險歷程,故事尚未完結,至今他還主動到不同機構或中心,向不同人分享自己退休人生。陳培佳:「這一代長者有經濟能力,而且在知識和精神層面上,對上下兩代都可以有很大影響力。政府應將長者視為培訓國民般看待。」香港原來早於2007年,勞工及福利局和安老事務委員會已經了推行「長者學苑課程」,當中某些院校已推行「電影看人生」、「中國中理學」、「國畫書法」等興趣班,設旁聽生計劃,某些課程頗有趣,如香港教育學院有一門「西方經典童話文學與形式」,頗受歡迎。
應像九年免費教育 納入常規資助
最近政府統計處調查指年輕長者就業率上升,究竟是否與香港長者教育政策有關?陳培佳立即耍手搖頭,他認為香港長者學苑課程其實只是補習班,真正發展第三齡教育,應該像九年免費教育般納入常規資助,而非短期制發放資助,而且應給予長者課程認受性;「還有,旁聽生計劃長遠不是辦法,一班只能有兩三個旁聽生,又非針對長者。」他認為可參考國外做法。
「長者學苑」課程 旁聽生心聲
外國第三齡教育
【北歐】有Learning passort 學習護照計劃,任何人拿着護照,一年裏可有兩個月讀書時間,在指定機構完成課程,政府全數支付學費。更重要是,兩個月全職學習時間,工作機構需仍發放薪金。這項計劃特別有利「時間充裕」的長者。
【日本】日本有八成長者參與學習活動,更有不少老人大學。其中世田谷區終身大學更提供60歲以上區民終身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多參與其居住地區公共事務,營造力量。
【英國】以長者自行籌組、自行報道的方式辦學。不同以往興趣班的性質,由教授親自授課,所以有一定認受性。
記者:陳芷慧
攝影:劉永發、徐振國
編輯:陳漢榮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