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審鉛凶】
【本報訊】歷時共68日的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聆訊正式告終,委員會代表律師石永泰昨總結7大重點,指房屋署由物料監管到處理鉛水屋邨均有問題,水務署驗水方式亦不恰當,拒驗頭浸水被批評太固執。不過石永泰強調委員會並非要人「人頭落地」,是檢視整個制度漏洞,料今年5月中前提交報告。
記者︰鍾雅宜
鉛水聆訊中證人作供花了64日,另加1日初步聆訊及3日結案陳詞,昨日石永泰作最後總結時,先就房屋署和水務署證人多次提及的認知不足作最終演繹,指兩署對有人會違規用焊料風險缺乏警覺,太理所當然以為不會有人違規,對規管焊料條文背後理念亦認知不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終多次錯過預防機會。
強調非要「人頭落地」
一直備受爭議的驗水方案,石永泰亦有初步定案,指沖喉2至5分鐘後才取水化驗是不恰當和不全面,不能假設所有居民都會沖喉後才飲水,應取最差水質、即頭浸水化驗,但不認同鉛水居民代表律師李柱銘指政府刻意淡化事件,認為政府部門一向固執、保護自己和堅持己見,故被挑戰下仍繼續撐。
委員會專家揭發尚有11個水樣本鉛超標卻無公佈,石永泰認為當局應有政治智慧向公眾交代;部份屋邨水樣本雖未超標,卻驗出高含鉛量,反映水喉系統有鉛,水務署應檢討介入調查的標準;就法例規定水喉匠需親身進行水喉工程,水務署卻不認同,石認為當局有急切性釐清法例,免有人誤墮法網。
石永泰對四大總承建商着墨不多,但認為合約列明要用無鉛焊料,承建商亦有檢測程序,卻無發現問題,「一係無檢測、一係檢測清單無包焊料。」分判商和三判多次否認為賺取利潤而使用含鉛焊料,石認為價格明顯是使用含鉛焊料的誘因,但並非單一原因。
石永泰強調今次非斷定誰人應負政治責任,「係咪有人要人頭落地?係咪有人有個人責任?」他指專家報告亦認為事件並非一個人的過失,可能是工作文化和流程問題,委員會冀檢視整個制度漏洞。他又指水務署與房委會互相指摘,令外界對部門有一無是處和十惡不赦的感覺,但不會抹煞部門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