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節的莎士比亞「王與國」系列,一口氣演《亨利四世》上下集和《亨利五世》,加起來大拿拿十小時,屁股天生嬌貴的朋友聽聞餓戲大叔興高采烈勇往直前,懷疑我其實有呼之欲出的被虐傾向,差一點獻上皮鞭手扣等等私藏玩具讓我過過癮。明人不說暗話,自從那年在巴黎經歷過陳士爭版崑劇《牡丹亭》洗禮,五十五折足本分三日三夜上演,好日不聞水磨調的戲蟲還恃住年輕力壯,來者不拒兩輪悉數全收,恕我借音打個非常粗俗的比方,做得雞唔怕大賊,已經沒有什麼長度可以起到驚嚇作用。這三齣歷史劇猶如一氣呵成的電視片集,主要人物由頭演到落尾,台下觀眾追隨他們的喜怒哀樂一同成長,當然不應該像腌尖鬼食自助餐那樣,挑兩隻生蠔夾幾件壽司淺嚐即止,要就不看,要就捱義氣奉陪到底。
所以最大遺憾,是負責帶領觀眾坐過山車的Alex Hassell整體表現差強人意,表情雖然chok得十分行,時時不忘擺出顛倒眾生的萬人迷架式,實則徹底是個空心老倌,聲線之弱咬字之含糊音量之欠缺立體感,就算坐在前排也令人覺得自己借了聾耳陳對耳。習慣聆聽演員透過小蜜蜂傳遞對白的大爺,唔該企埋一邊,莎劇演員唸台詞,比靠四肢五官表演七情六慾更重要,他們有hear a play的傳統,堪比正宗戲迷不說「看京戲」而說「聽京戲」,蚊螆聲和雞仔聲立志滾搞莎老先生,必定要接受苛刻訓練,假如出盡吃奶的力仍不能脫胎換骨,不如趁早轉行,堅持留在舞台,演田納西威廉斯吧,演尚高克多吧,亨利不論一二三四五六七,都沒有供弱音藝人唧唧哼哼的遊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