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責 - 左丁山

家庭有責 - 左丁山

香港中學生、大學生自殺案,驚動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3月10日召開教育界緊急會議,聽取意見,商量對策,想不到梁振英、林鄭月娥這兩位特區頭號、二號人物臨時出現,列席聽取發言!可見得學生自殺案已成為政治事件,兩位大人物高度重視,務求早日找出有效方法,防止學生自殺,否則的話,中央要求特區政府重視「青年工作」之際,青少年學生卻因不同理由來放棄生命,可能導致更多青少年加入本土勇武派。
教育局與教育界無論用甚麼方法,推行甚麼措施,相信亦不能徹底解決學生自殺問題,自殺主要與心理、面子、家庭因素有關,讀書考試壓力是催化劑而已,不一定是主因,譬如為情自殺,自古已有,是永遠解決不了的。輔導云云,香港根本沒有足夠的臨床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師及精神專科醫生,掛一漏萬,在所難免。美國青年的讀書、考試及家庭壓力,遠較香港寬鬆,向心理精神分析師求診,是美國常態,但不見得美國學生自殺、或因失常而開槍殺人的個案少於香港。
左丁山認為每個家庭、每對父母,都要負起最大責任,不要諉過社會及教育制度的壓力。每個家庭都應該從本身做起,例如首先不苛求子女成為十優狀元,能游泳奪標、能朗誦稱雄、能短跑得金牌、更能十二歲前考得鋼琴八級、拿獎學金進大學,畢業後做iBanker。蘇東坡說:「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當然過甚其辭,愚且魯的兒子,怎會考到進士成為大官呢?以現代術語解釋,不要期望兒女長年考第一,他日成為局長司長了,千萬不要向兒女灌輸這樣的意識,只鼓勵他們讀書追上平均水平,年年升級,考大學時加一把勁,入到大學也不須讀Global Business或醫科,讀甚麼科也無妨,總要視乎其樂趣。父母最重要的責任不是保證兒女進大學,找到薪高糧準的職業,而是自小培養他們有興趣讀書,不會盲從,不會經常倚賴父母具自立能力,可了解自己能力極限的心態。
防止自殺,不是教育局的事,不是社會的事,是家庭的、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