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停產的斑馬牌木柄原子筆、英雄牌墨水、英文字母擦膠及「六神合體」筆盒,對於不少香港人來說,都是陪伴自己成長,但現已不復見的文具。近來一間新開張卻有舊式裝潢的「文具店」紅爆社交媒體,介紹這間「文具店」舊式文具的帖文,短短數日已有逾1.3萬人讚好、逾3,000次分享,不少人紛紛出價希望拾回這些「童年回憶」,文具店老闆鍾燕齊卻一一拒絕,強調懷舊文具只作觀賞不出售,店舖只作展覽室,希望重建數十年前文具小店面貌,讓舊文具「好似歷史咁流傳落去」。
記者:周詠雯 攝影:江俊豪
「如果幾萬件嘢零散出去,會將歷史打散。」鍾燕齊堅定地說。他主理的「銀の文房具」位於新蒲崗一工業大廈內,是非一般文具店,若要前來參觀,先要預約。店內有一位置裝修成舊式文具店的模樣,內藏來自30間文具店的過萬件珍藏文具,參觀者可拿起來欣賞,只是鍾燕齊文具收藏的三成。
鍾燕齊認為,每一件文具均有它的故事,但認為,「一件物件嘅故仔,永遠都唔夠獨立一個人喺嗰個區、去經營嗰個故仔嚟得豐富同全面」。鍾又提及,粉嶺祥興文具店賣得比港島貴,究其原因,是殖民地時期該區有「啹喀」軍營,「英軍呢,唔貴嘅文具唔用」,祥興更會為警察製作放在帽中的防水膠套,以便警察收藏記事簿。
「有啲客人上到嚟見到啲文具會講好可惜,細個喺邊度邊度都有呢啲,但而家無哂。」鍾燕齊希望客人參觀時可提出問題,思考文具店倒閉背後的原因、社區重建時能否新舊並存,甚至討論西九文化藝術區應放置那類藝術品。限制顧客人數,鍾燕齊便可與顧客作深度討論,「我會盡我能力去分享我嘅故事」,口述文具的歷史,比博物館更親民,「大家有互動就會開心」。
店舖名為「銀の文房具」,為何展出本土舊文具卻以日文「文房具」命名?鍾燕齊認為日本的新舊文化融合及文化傳承突出,「日本人對歷史情意結好重,想諗番點解香港人咁鍾意日本文化,點解香港唔可以?」
文具店開業消息一出,預約要求從四面八方湧至,「新加坡、台灣都有」,更有人將私人收藏送到文具店,「我最初仲諗使唔使用39蚊做(facebook專頁)promote(宣傳)」。3月9日試業第一日,鍾燕齊便要在facebook專頁登出告示,三月份預約已滿。鍾燕齊笑說,「所以香港真係好悶,啲人都無地方去」,批評政府並無將極具本地特色的大牌檔及大笪地等項目保存,反問「遊客嚟到香港做咩?睇倒模商場?咁對遊客嚟講係一種侮辱」。
銀の文房具
地址:新蒲崗五芳街27-29號永濟工業大廈1樓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