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已停產的斑馬牌木柄原子筆、英雄牌墨水、英文字母擦膠及「六神合體」筆盒,都是不復見的文具。近來一間新開張卻有舊式裝潢的文具店紅爆社交媒體,不少人出價盼拾回童年回憶,老闆鍾燕齊強調懷舊文具只作觀賞不出售,盼重建數十年前文具小店面貌,讓舊文具「好似歷史咁流傳落去 」。
記者:周詠雯
「如果幾萬件嘢零散出去,會將歷史打散」,鍾燕齊主理的「銀燑文房具」位於新蒲崗一工業大廈內,若要前來參觀,要先預約。店內有一位置裝修成舊式文具店的模樣,內藏來自30間文具店的過萬件珍藏文具,參觀者可拿起來欣賞,這些只是鍾燕齊文具收藏的三成。
冀客人反思社區價值
每一件文具均有它的故事。鍾提及,粉嶺祥興文具店賣得比港島貴,因殖民地時期該區有𨫥喀軍營,「英軍唔貴嘅文具唔用」,祥興更會為警察製作放在帽中的防水膠套,以便警察收藏記事簿。
「客人見到啲文具會講好可惜,細個喺邊度邊度都有呢啲,但𠵱家冇晒」,鍾燕齊希望客人參觀時可思考文具店倒閉背後原因、社區重建時能否新舊並存,甚至討論西九文化藝術區應放置哪類藝術品。
文具店預約要求從四面八方湧至,「新加坡、台灣都有」,更有人將私人收藏送到文具店。「所以香港真係好悶,啲人都冇地方去」,鍾燕齊批評政府並無將極具本地特色的大牌檔及大笪地等項目保存,反問「遊客嚟到香港做乜?睇倒模商場?」
為何展出本土舊文具,卻以日文「文房具」命名?鍾燕齊認為,日本的新舊文化融合及文化傳承突出,「日本人對歷史情意結好重」。
鍾燕齊指出,日本文具和電子產品可以共存,日本人亦會改良文具,每年舉行文具博覽,慨嘆在港人心中,文具已淪為卡通片或電影的附屬精品;不少人為某套卡通片或電影購買相關文具,只是為了炫耀,「買番去唔用,得個擺字,之後就冇咗佢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