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商Gay】本地唯一女同志app 月蝕五位數仍堅持

【冷門商Gay】
本地唯一女同志app 月蝕五位數仍堅持

「女仔識女仔,不是講求快的,不會一步就說我要性伴侶。」有IT女,創立香港唯一女同志交友app,現時有五萬多會員。究竟這個應用程式有何特別?

記者:蘇汝卿 攝影:陳海威 朱家駿

三年前,女同志論壇Blur-F關閉,從事IT工作的阿飄(化名)自貼三十萬,2013年重建一個香港女兒國--Butterfly。阿飄最初參考外國著名男同志交友app,卻發現它們普遍著重頭像、三圍等,似乎比較肉慾,不太適合女同志:「可能女生本身是防守的性別、會預設對方是壞人,識人會較重視溝通。我們設計上,以論壇為主。」

app主:「前半生沒想過甚麼叫『女人』。」

Butterfly的會員可以埋名換性,透過閒聊、組織活動交友。會員八成為香港人,亦有東南亞、美加的華人,阿飄亦特意採用繁體字和港式女同志用語:TB、TBG、Pure 及No Label。這位七十後的app主坦言,現時性別議題多元化,連她自己亦有不少衝擊:「我前半生都沒想過甚麼叫『女人』,細個未聽過『Pure 』(心態和外觀較女性化,喜歡同樣女性化的女同志)。或者跨性別算是甚麼?我認為只要她認同自己是女人,就應該讓她進來。」她指Butterfly較多人不愛標籤,選擇No Label。

九十後會員:搵到自己 卻悲喜參半

日日到Butterfly的會員Pool覺得,現實生活「直女」難追:「你沒可能第一樣問她:你會否喜歡女生﹖Butterfly上認識,可算是少了一個障礙。」除了求偶,亦有人上去尋找自我。去年,阿狐發現多年的好友是女同志:「最shock是,原來同志離自己這麼近。」自言一直活在異性戀世界的她,直至找到Butterfly,會員之間不時有學術性的性取向討論,過來人也會分享經驗,才讓她開始了解自己和女同社群。「我發現性傾向原來是隱藏、流動的。徹底改變了我人生。」阿狐認識到自己是女同志,亦在Butterfly找到她的初戀。阿狐表示這個改變悲喜參半:「始終這條路不容易行。」

當然,Butterfly並非烏托邦。阿飄每天要花一小時檢視留言,處理一些偏激言論、起底發帖:「要維持秩序,但基本上大家都會守護這地方。」會員最齊心就是舉報「獵食男」,阿狐表示:「我們多數以狗公形容,他會發一些十八禁的話題或直接表明自己是男人。」

年長同志的唯一樹洞

「有些問題,外面是無法解答的。」阿飄指女同志會在Butterfly分享出櫃,與伴侶買樓、結婚的煩惱。而其中令她最難忘的是一位已婚女士:「四十多歲,嫁了人,也有小朋友,身邊都是異性戀者。但她覺得一定要跟人說,自己其實喜歡女生。」阿飄坦言Butterfly沒有解決方法給她:「但她會找到一些共嗚,不止她自己一個。」Butterfly是年長女同志唯一「樹洞」。一個個同路人的經歷,亦反過來鼓勵了阿飄 —— 去年,她和一起十五年的伴侶,終於各自向家人公開關係。

2015年,Butterfly開始接受美容、花店、同志組織等廣告,但維修、進階、流量費等加起來,每月仍要阿飄倒貼五位數。只是她似乎不覺肉赤:「在我成長階段,也有很多同志義務提供一個空間,讓我們認識自己圈子的人。」

除了這些求偶、交友的平台,香港居然還有同志算命、結婚服務?請留意下一集【冷門商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