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入政治風眼的港大校園,學生會換屆,會長由熱血男孩馮敬恩交棒外表斯文的孫曉嵐後,外界關注學生與校委會關係能否修補,「必須要一個轉機,去重建互信」。孫先禮後兵,政治取態卻絕非鴿派。本土、港獨,她支持,「如果我覺得係值得,符合自己原則同價值,坐監都OK」。
兩年前反新界東北發展前期撥款集會最終變成衝擊立法會,孫曉嵐當時是觀察者,「嗰陣冇諗過做啲乜幫村民,但睇到村民為相信嘅價值衝擊、負上法律責任,我會諗自己為咗相信嘅價值付出幾多?」接下來預演佔中、大專罷課、佔領運動都有她身影,「可以話洗濕咗個頭,繼續堅持落去」。
主張抗爭要有底線
由社運到陳文敏副校風波,引領她走向學生會會長一職,「要企出嚟做啲嘢」,上任後她將繼續跟進修改大學條例,但會否效法「上莊」馮敬恩走衝擊路線?「唔會一刀切話會唔會衝,係好Dynamic(互動)」。與馮的分別,她相信個人親和力較高,但她欣賞馮敬恩性格堅韌。
這年頭做學生會會長備受關注,孫有感而發:「𠵱家學生領袖同議員差唔多角色。」雖早有心理準備,但上任首天受訪的「撐港獨論」回響始料不及,惟她深信守護討論港獨的空間,「個人支持唔影響學生會任何嘢,學生會冇可能招兵買馬」。
本土論,她支持,但大學學生會需否本土化?「係我哋呢代人成個趨勢,都無可厚非」。對本土派引發大年初一晚騷亂,她說理解,「有啲論述話暴力一定等如唔啱,係冇必然關係」。雖然騷亂與革命相距甚遠,但她認為當年孫中山以革命推翻政權。但她強調底線是不會主動攻擊他人,亦沒計劃讓學生會與本民前合作,以免被大做文章。
校委會1月遭學生包圍後,校長馬斐森稱不能縱容暴徒行為。孫直言馬斐森於維護學生利益「冇畀我好大信心」,又批評其「暴徒論」,「作為校長如果連basic(基本)喺學生角度出發都做唔到,咁唔係好負責任嘅表現」。
■記者蕭洛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