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仁安醫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一名年輕男病人險喪命。該名25歲男病人本月2日在仁安以監察麻醉方式,接受足踝關節內鏡手術,術間突心跳停頓,經急救及注射強心針後恢復生命表徵,其後轉送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現時情況仍危殆。衞生署懷疑情況可能屬醫療風險警示事件,要求醫院於4周內呈交詳細調查報告。有醫生指,足踝微創手術本身風險很低,估計病人有心臟隱疾或麻醉出事。
記者:嚴敏慧
仁安醫院表示,手術由2名分別為骨科和麻醉科的訪院醫生(俗稱掛單醫生)負責。醫護人員事後檢查過相關儀器,包括麻醉儀器等,均運作正常,事件原因正在調查。該院強調對事件相當關注,並對事件及其家屬深感難過,已聯絡其家人作了解及提供一切可行協助。而事件已於事發後24小時內向衞生署通報。
當局要求4星期內交報告
衞生署證實,於3月4日接獲仁安醫院呈報有關醫療事件,懷疑情況可能屬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已於同日往仁安醫院作出跟進,初步暫無證據顯示醫院在房舍硂人手硂設備方面有違反實務守則的情況,已要求醫院於4星期內呈交詳細調查報告。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出席一個活動後表示,伊利沙伯醫院會盡力為病人提供適當治療,期望他情況好轉;而衞生署的跟進工作,則要視乎院方報告的分析。今次事件在傳媒主動查詢後,衞生署才作出回應,而為何沒有主動公佈,他稱要向醫院了解重要醫療資料,才可將事件定性。衞生署署長陳漢儀則指,私家醫院每次出現醫療事故,署方都會評估事件性質,一般而言,只會對公共衞生有重大影響的事件,例如影響一批藥物或即時會有其他病人受影響,才會主動公佈事件。她又稱,任何用藥的手術都會有風險,亦要視乎病人體質及手術過程。
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顧問醫生及運動醫學主任容樹恆表示,足踝關節內鏡手術為微創手術,本身非常安全,相信今次事故與手術無關,或與病人有隱性疾病或麻醉問題有關。
料病人有隱疾或麻醉出事
容指,足踝微創手術一般用於數種病人上,如足踝關節內有游離體如碎骨要取出、軟骨受損或發炎要處理等,多出現於退化性關節炎病人或運動創傷病人身上。手術本身只需在足踝開兩個小孔傷口,放入包括不大於5毫米直徑鏡頭等儀器,併發症多為傷口感染或表皮神經線受損。至於採用的麻醉方式,可全身、半身或局部麻醉,在公立醫院更能以日間手術處理。
至於病人一度心臟停頓,心臟科專科醫生麥耀光指,若停頓時間少於5分鐘,而期間仍能血液循環及供氧量,理論上不會有後遺症;但假如超過5分鐘,身體缺氧情況就變得明顯,腦細胞亦開始受損,大腦功能或下降,甚至出現認知能力問題,最嚴重更會變成植物人,但相對機會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