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港大開學禮,時任學生會會長馮敬恩致辭,提及70年前有港大生加入抗日義勇軍,在香港保衞戰中捐軀。他呼籲新生繼承前人信念,為港大打贏自由之戰(war of freedom)。過去一年,自稱「爛命一條」的馮敬恩在戰場上「博盡」,甚至押上前途,至上月卸任會長一職,港大「重光」之日卻遙遙無期。他難掩失落,但未曾言敗,「一日未end game,都未知輸贏。我後面嘅人會跟住一齊去撼動強權,直到有一日佢倒塌」。
斥李國章「無恥第一」
馮敬恩去年7月底與同學衝進校委會會議廳,看見校委李國章在笑,此幕在港大創校百年以來堪稱經典,「嗰吓覺得好sad。無恥至此,佢都算係第一」。部份校委嘴臉令他覺悟,道德感召並不適用於無恥之徒,「同無恥到盡嘅人鬥,要喺同一水平同佢作戰」。
他開記招大爆校委反對任命陳文敏為副校長的荒誕語錄,外界反應兩極,有家長在他面前對小孩說:「呢個就係大話精喇。」有陌生大叔向他擲牙籤他都不在乎,只堅持對同學負責。在擁有社會名望的校委面前,他自覺有戰略優勢,「我可以大多佢哋一樣嘢:無所畏懼。我只係一個廿幾歲𡃁仔,有乜可以輸?」。他眼中的「勇武」是美國黑人民權領袖Malcolm X所指「By any means necessary」(任何必要手段),包括押上前途,「撼動到政權嘅東西都嘗試去做,而你知道同願意付出呢個代價」。
1月底的圍堵行動換來校長馬斐森「暴民管治」(mob rule)的指摘。馮上月底拒簽確保校委安全承諾書,校委逐他離場,「我會話畀馬斐森聽,呢啲先係mob rule。唔係多人贊成就係啱,仲要諗價值,呢啲價值就係我希望守住嘅最後道德底線」。
連場搏鬥過後,贏了甚麼?馮坦言,只喚醒部份港大生關注大學條例,「(同學)失望就一定有,嘩,做咗好多嘢,諗住可以救港大……(但)同學唔會袖手旁觀,政權咁做必然要付出代價」。大學生活不過4、5年光景,轉眼即逝,但他深信港大人都珍視母校的百年光輝與榮耀。主修中文的他引述孟子經典:「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即使有幾多成本都好,我覺得做咗件啱嘅事。同學唔願意平白消費前人留落嚟嘅光輝,我哋需要每一屆嘅人,嘗試撼動強權」。
■記者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