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會午餐例會的演講題目素來以經濟、投資、旅遊為主,避免講政治。校友會是畢業生聯誼,拓展社交網絡,認識不同年代校友的地方,不宜涉及極度爭議性的話題,例如在2014年講佔中,校友肯定分裂為黃絲帶、藍絲帶兩批,嗌起架來,有失校友情誼。左丁山經常講,中大學生讀書時百花齊放,匯聚各類不同思想的人物,譬如同是教育界,便有張文光、楊耀忠之分,畢業後到社會參與政治,便有吳明欽與馬力之別,今日在政府政壇活躍的陳茂波、吳克儉、高靜芝、麥美娟、鄧家彪等人的思維當然與在校的張秀賢、岑敖暉有天淵之別。有見於此,左丁山在校友會堅持不講政治,有意見的,請各自參與泛民或民建聯,以至勇武本土派。
今個月的演講題目,苦思良久,請了城市大學副教授張澤松博士(新亞計算機科學1999)講演,張教授在城大主持一個Apps Lab訓練學生寫程式,做Apps,搞機械人研究,興趣十分廣泛。左丁山是科技盲,但聽他在城大開班教長者,到赤柱監獄培訓囚犯寫Apps,卻似很輕鬆、容易,赤柱囚犯且搞出了一個利物浦球迷的Apps。
他的學生又弄出一個「好姿勢」(可在手機下載)的App,以量度、測試個人的脊椎骨是否合乎健康標準。
張教授說英國教育部已明令把Coding列入中學課程,中學生學會後便懂得自製Apps,比較之下,香港的中學電腦課程甚為落後與沉悶,顯然跟不上特區政府這一兩年推動科技創新的政策步伐,難怪坊間已出現一些IT補習學校,不少富裕家長送子女上Coding補習班。張教授慨嘆香港中學改制後,學生選讀科技科目反為更少,香港的科技人才培訓面臨困局。左丁山以為,這與三三四學制無關,與三三四學制下的課程內容大改革有關。學校為壓逼學生取得良好DSE成績,不准學生讀8科(部分名校除外),學生普遍只讀6科,即中英數通識四科加兩科,根本達不到大學理學院的要求。張博士入大學時,大概要4科A才可進入電腦系,現在DSE拿4個D已可進入大學工學院,而且進了大學才讀微積分,把大學理工科教授弄得啼笑皆非。張教授說希望香港的中學以天水圍翁祐中學為榜樣,注重IT教育。不過,翁祐中學是特殊例子,其他學校怕學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