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字咁淺:佛祖的咖喱煲 - 麥煒和

醫字咁淺:佛祖的咖喱煲 - 麥煒和

話說2,500年前,釋迦牟尼在深山苦修多時,終於大徹大悟,得道成佛,跟着下山普渡世人。佛祖首先抵達一處偏僻村落,村民見祂面如傅粉、散發祥光,都嘖嘖稱奇。村長便趨前問曰:「閣下久居深山,非但沒半點貧病之色,更神采飛揚,你是怎樣keep得咁好的?」
佛祖拿出一堆草根和野果:「過去數載,我便是吃這些維生的了。」
眾人於是在村前生了個火,把草根野果再加入其他配料一大鍋地煮起來,頓時香氣四溢,連隔籬村也聞風而至。一輪大快朵頤後,隔籬村村長便問村長:「這煲好食又有益的,叫甚麼名堂?」
「不知道,香料是村口菩提樹下那位外省人帶來的,聽說他已修成正果,想必是吃了這東西。我條村名叫 Curry,這道菜就稱為『咖喱』吧。」之後,咖喱的做法一傳十、十傳百,再經過不斷改良,結果成為印度的名菜,更是大家追捧的健康食療。
這故事教訓我們,民以食為天乃人類千古不變的劣根性,堂堂佛祖駕臨,但村民只對祂身上的食物感到興趣(所以蛇齋餅糭永遠是票房保證)。再者,釋迦一心弘揚佛法,村民卻志在祂長生不老的秘方,這情況也普遍存在於各個信仰之中,就算到了今天,不少教徒本着的,仍是這種功利心態。
咖喱主要成份是薑黃素(Curcumin),坊間常說多吃薑黃素能預防癌症、腦退化、類風濕,諸如此類,研究亦證實其抗氧化、抗炎及阻止類澱粉沉積的作用。然而,這類經常被引用的僅屬實驗室數據而已,食療師不會提及的,是薑黃素只有很低的水溶性並難以被腸胃吸收,再者,中性和鹼性pH均會破壞其化學結構,故此,你吃下的薑黃素,最終能被腦部及人體取用的接近百分之零,臨床研究亦顯示即使服用20倍強度薑黃素然後連續食半年,也不會帶來任何客觀療效(休說閒時吃一兩碟咖喱飯)。
坊間食療是掂的話,醫生便早已被淘汰了。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