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笈台灣(二之一)】
記者曾昭坪、朱永倫台灣直擊
今屆中學文憑試剛展開,逾6萬考生埋首應付之餘,也要積極部署未來升學出路。然而本港每年資助大學學位供不應求,不少港生最終選擇赴外地升學,台灣為近年熱門地之一。去年度本港學生報名赴台升學數字創歷史新高,不少已在台讀大學的學生直言,他們是被當地廉宜學費和較慢生活節奏等所吸引。有留台10年的香港博士生指,很多港生抱旅遊心態赴台讀書,最後才發現與想像有落差:「台灣不是玩的地方!」
學友社上周日公佈調查顯示,33%受訪應屆文憑試考生考慮到台灣升學。而台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數字顯示,2015年度有6,177名本港學生,透過「個人申請」和「聯合分發」等主要渠道報名赴台升學,創歷史新高,當中6,004人獲錄取,超過2,000人有真正負笈;而同年度所有年級、在台讀書的外地僑生中,港生比例更首次超越馬來西亞僑生,以7,340人(32%)位居首位。
佔外地生比例最高
台灣當局針對不屬大陸的港澳僑生,規定其學雜費與台灣本地生相若,每年約為10,100至36,200港元,較本港資助大學學位每年學費42,100便宜。於彰化縣大葉大學讀傳播藝術2年級的港生周智華指,自己中學文憑試只有17分,其父親勸他走出香港,往外闖,他看中台灣學費和生活水平不高,並笑言初到台灣時,「最難適應係呢度物價好低」。周續指,自己喜歡拍片剪片,希望將來往媒體方向發展,坦言台灣較多選擇和機會:「香港媒體空間不大,𠵱家咪得番一個大台!」
在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讀音樂系二年級的港生馬文慧則指,台灣在音樂藝術的發展也較香港好:「我𠵱家主修法國號,台灣藝術資源好豐富……感覺呢度比香港多唔少音樂藝術表演嘅機會同場所。」
學位競爭比香港小
於桃園市長庚大學讀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2年級的港生李錦豪,自言對化驗工作有興趣,但香港的相關大學學位競爭大,「本來喺Poly有個讀兩年嘅副學士offer,不過不能保證會有大學學位」,直言在港讀副學士浪費時間,「一定要走」。他續指,自己選擇赴台是看中當地學費平,生活節奏較慢,而且文化語言差距不大。不過,他又指來台要承受一定風險:「台灣常發生天災……父母也曾因此擔心我的人身安全問題。」
在台北國立清華大學修讀中國文學博士2年級的港生江曉輝,2005年中學畢業後來台讀中文,認為兩岸四地中,中國傳統文化於台灣保存得最好,「香港教改㩒低晒香港學生嘅中國文學水平」,自言被當地較好的學術氣氛和人文氣息吸引來台,有利他創作研究,認為香港環境氣氛不適合讀書。此外他又指,感覺不少香港學生誤解了台灣:「以往聽過很多報道,很多香港人過來半年至一年後發現與想像中不同,很悶,一年半載已經在台灣玩到厭……如果只是想過來玩吓,不必(來台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