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衫,又稱旗袍。香港花卉展正舉行「花語霓裳」展覽,展出本港5位大師、合共16件長衫作品。策展人指,本港在上世紀60年代有2,000多個長衫師傅,但至今只剩下約10人,青黃不接,盼有更多人把重要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非牟利機構「香港中裝藝文傳承」假香港花卉展舉辦歲月「留甘」花語霓裳暨「向大師致敬」專題展,團體創辦人馮桂芳指,展覽目的為介紹本港的長衫大師作品,故展出長衫風格較近代,能看到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最古老的作品為一件企領的紅色過膝長衫,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製作,當時使用的金屬拉鏈已經停產。
本地僅餘10人
正宗的長衫,必須按客人身形度身訂做,顧客可自行買布,設計時融入個人喜好,每一襲長衫都與別不同。展品最特別要數藝人汪明荃的兩件珍藏,馮桂芳指,汪的紅色長衫綑條針法細膩、裙襬整齊,細節見盡師傅工藝,汪阿姐結婚時便以此作禮服。至於綠色一件運用拼布技巧,款式新穎年輕,阿姐曾在油麻地戲院開幕時穿着。
馮桂芳稱,本港目前只有約10名長衫師傅,最年輕一位已70多歲,最老的唐發喜師傅更已達93歲高齡,目前已半退休,憂手藝失傳。馮指,精緻的長衫綑條均勻細緻、裙襬必定45度對齊,如非手製不能做到,亦講究師傅功力,國貨公司售賣的大量生產品絕對不能比擬。長衫製作在2014年列入本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馮盼更多有心人認識中式衣裳源遠流長的文化。
■記者廖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