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有豐富自然生態,卻未獲珍惜保護。11個環保團體發現過去10年來,共105個自然地點被人為破壞,其中11宗在揭發後,政府仍未能制止,環團認為政府執法緩慢及軟弱無力,籲修訂法例堵塞土地規劃漏洞。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香港觀鳥會等11個環團昨起舉辦全港生態環境破壞地圖2006-2016展覽,展示環境受摧殘慘況,喚醒港人保育大自然。
記者︰葉偉東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副環境保護總監劉惠寧昨在展覽公佈觀察結果,認為香港郊野破壞情況有上升趨勢,「情況好嚴重,5年前有49宗生態破壞個案,5年後已累積超過100宗。」劉指土地破壞情況多集中在私人土地,「好多時地主想發展就鏟晒啲林木、植被,有個案係倒泥頭落去起路。最常見嘅違規都係填土或填塘、非法傾倒、挖土同斜坡削土。」
指城規條例有漏洞
劉又指現時城市規劃條例及郊野公園系統存在漏洞,「有啲私人土地1991年之前被劃入分區計劃大綱圖,規劃署對呢啲土地嘅生態破壞行為冇執法能力,令地主有恃無恐破壞同發展,又免於懲罰,貝澳濕地就係典型例子。」劉指漏洞變相鼓勵地主先降低土地生態價值,後申請改變土地用途,「就算土地已被列作海岸保護區、綠化地帶都未能倖免。」
劉同時認為政府執法不力,「執法緩慢同軟弱無力,根本冇阻嚇作用。由發現違規到執法可能要2、3星期,只係叫人停工,又唔要求地主恢復番個生態環境,土地一樣被永久破壞。」香港觀鳥會項目主任胡明川指魚塘亦出現類似情況,「有時執法得嚟,個水塘都俾人填咗。」
政府現正就《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作公眾諮詢,劉認為「唔只要環保署、漁護署做嘢,係要規劃署、地政署配合」,呼籲公眾參與諮詢聯署活動,促請政府將河溪、濕地、風水林等生態環境納入郊野公園系統,並加強執法及堵塞法例漏洞,制訂長遠保育計劃。網上聯署平台網址為 http://wwf.hk/BSAPpetition 。
境破壞地圖展覽資料 日期
日期:即日至本月18日(共8天)
地點:中環天星七號碼頭平台廣場
參與環團: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長春社、創建香港、Friends of Hoi Ha、Friends of Sai Kung、綠色力量、綠領行動、香港觀鳥會、保衛郊野公園聯盟、TrailWatch
資源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