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界開眼】睇明Michael個展 與你追尋WHAT?WE:WANT?

【潮界開眼】睇明Michael個展 與你追尋WHAT?WE:WANT?

在這網上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多東西都較從前容易獲得,但同時卻好像更少時間讓我們想清楚,甚麼才是我們真正所想。藝術家Michael Lau近日舉行的第五個個人展覽,就是嘗試以他擅長的繪畫和雕塑表達這個主題:"WHAT? WE: WANT!"

Michael說:「其實每次辦個展,最難就是想主題,突然就想到WHAT? WE: WANT!這主題,之後又突然發現原來三個英文的的頭一個字母都是W,加起來不就是"www",等如我們常用的互聯網嗎?然後再思考到現時互聯網和智能裝置的影響力,反思其實我們想要的東西是否真全在手機中呢或全在互聯網上呢?」今次個展的主題正是由此逐步引伸出來。

個展一如Michael一貫的風格,以繪畫及雕塑為主,有趣的是今次的畫作全用上中國國畫的黑白水墨風格,有更多留白空間之餘,亦有不少相當具心思的細節位。例如畫作全用上正方形,其實是象徵了如今網上平台如ig,又或是手機電腦上的logo大多也是以正方形表現。「我又特別印了很多自己雕的圖章,一來增加國畫的味道,二來是國畫中圖章是代表了一些作者在畫之外再想表達的東西,很有趣地有點像我們現時玩ig和facebook中,我們加很多的hashtag,兩者之間很有趣又表達到相同意思。」細心看的話還會發現畫中暗藏很多電腦手機上常見的logo,這些logo的線條凌亂失序,似對畫中的角色不停纏繞,Michael解釋:「這正正表達了我們生活中,這些logo幫助我們同時卻又不停地纏繞打擾了我們本該簡單一點的生活。」

至於雕塑造型就大多以畫作作原型,雖然一貫地用上玻璃纖維作材料,但卻巧妙地注入海綿般的外表質感,這樣做當然也有其意義,「我們如今其實都有點像海綿,我們常常從網上從手機都能吸很多資訊和消息,但同時很容易便流走,水過鴨背一樣,記得的少之又少,正如海綿一樣,一下子可以吸很多水,但輕輕用力就可全部擠出來。」不說不知,原來今次的畫作都是以海綿印出來,以貫徹主題,是新嘗試,亦考Michael的工夫技巧。

另外,據Michael所說,今次展覽場地亦刻意佈置成有點像教堂的嚴肅感覺,配合內裏的大型雕塑,就好像一個個神像的感覺,正象徵人類從前祈求的地方。同時亦可說一圓Michael一直想在正式的博物館辦展覽的願望,頗有意思。近日有時間去銅鑼灣行街的話,不妨去看看兼反思一下,我們對數碼世界是否已經過份沉迷和依賴。

劉建文個展之五-WHAT? WE: WANT!
即日至3月31日10am-10pm
時代廣場Living Room Museum

今次畫作全用上中國國畫的黑白水墨風格,亦特別地用上海綿作繪畫工具。

這一幅畫中其實暗藏了一個中文字,你又能否看得出來?

Michael特別在畫中印上不少圖章,原來了象徵了我們如今玩ig和fb中的hashtag。

細心看的話還會發現畫中暗藏很多電腦手機上常見的logo,這些logo的線條凌亂失序,似對畫中的角色不停纏繞。

雕塑造型就大多以畫作作原型,體積頗大,Michael說希望有一種神像的感覺。

雖然一貫地用上玻璃纖維作材料,但卻巧妙地注入海綿般的外表質感,以配合主題。

展中特別有一個放大鏡造型的「許願池」,Michael說:「如今電腦上的搜尋器不就像一個許願池嗎?有甚麼問題,第一時間都希望在那裡找到答案。」

展館感覺有如博物館的感覺,可說一圓Michael一直想在正式的博物館辦展覽的願望。

今次展覽場地亦刻意佈置成有點像教堂的嚴肅感覺,正象徵了人類從前祈求的地方。

主題WHAT? WE: WANT!,三個英文的的頭一個字母都是W,加起就是代表互聯網的www。

記者:韓繼聰
攝影:楊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