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跟中共的利益衝突(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梁振英跟中共的利益衝突
(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梁振英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開幕典禮,3月6日下午獲負責香港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接見。他引述張德江說,對旺角事件感驚訝及痛心,同時肯定特區政府處理事件的果斷做法,特別肯定警方的表現。
當天早上,張德江出席港區人大代表團會議,多名與會者透露張談到旺角事件,但態度和語氣相當溫和,指很多國家都跟香港一樣面對經濟放緩、社會矛盾激化問題,這是可以解決的,沒甚麼了不起(大不了)。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就說,張德江指全球青年人都有對政府不滿,亦有類似街頭暴力,港府應自行處理。港區人大代表陳勇更說,他沒記錄到梁振英引述的那些「強硬」字眼,感覺張德江當時主要是提醒、苦口婆心。
同一個張德江在談論旺角事件,早午的版本為何分別那麼大?是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非也!出現這種反差,主要責任在梁振英,因為這涉及到他跟中共的「利益衝突」。
無論梁振英還是港區人大代表,都沒說張德江把旺角事件說成「暴亂」。換言之,北京當局並未認可梁振英和特區政府的定性,形同摑了梁振英一巴掌。這是中共領導人首次直接向港人談論旺角事件,且是在事發一個月後,應有足夠時間和資訊作出理性判斷,結果卻是不跟梁振英的指揮棒,沒進一步刺激港人情緒的說成是「暴亂」。這也是中共悄悄修正了原來的強硬治港路線,暫時回歸理性。
這種轉變,當然跟新界東補選有關。那是北京最不想見到的結果。建制派團結一致(至少表面上)僅派周浩鼎一人參選,對手的非建制派互相廝殺,對建制派而言這是理想得不能再理想的了,最後還是敗選。更甚者,梁天琦獲6.6萬多票(得票率15%),楊岳橋更成功當選。梁天琦是北京喉舌早前日夜狂轟的本土派代表,且在旺角事件扮演重要角色,楊岳橋則是北京重點打壓的「死對頭」公民黨要員,這兩人都是贏家,叫北京情何以堪!這個結果表明,北京強硬到底的路線行不通。

對港懷柔不合梁利益

事實上,香港及台灣選民用選票教訓中共的例子多不勝數。1996年台灣大選前,解放軍在台海試射導彈及舉行登陸作戰演習,企圖威嚇台灣人別投票給暗撐台獨的李登輝,結果李高票當選!2000年台灣大選前三天,中國總理朱鎔基在記者會上殺氣騰騰恫嚇台灣選民:「不管誰上台,絕對不能搞台灣獨立,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都不能允許……中國人民一定會以鮮血和生命來捍衞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尊嚴!」結果,台灣人不信邪,用選票把陳水扁送進總統府,台灣實現首度政黨輪替。今天,香港選民也不信邪,把票投給梁天琦並將楊岳橋送進立法會。
還有半年就是立法會選舉,北京當然要作出改變了。於是,《大公報》也「轉性」不再狂插本土派,甚至在評論中稱讚梁天琦有質素,「思路清楚、反應快捷,而且隨時隨地都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和想說甚麼,表達和溝通能力是很強的。眼前一些人已把他視作『可造之材』,不是無因的。」若非北京策略有變,左報怎可能寫這種「反動文章」?
可是,懷柔政策不符合梁振英的個人利益。他需要不斷激化社會矛盾的亂局,也委任了不少強硬派擔任重要公職,更做了不少事去挑起社會矛盾:藍和黃、警察與示威者、大學管理層跟師生校友、建制與泛民……他這種「勁草」只有「疾風」之下才顯出靠得住的特性,要在亂局中才顯出他勇於替黨做事對黨忠誠的可貴,否則他能力低、政績差、各方支持度不足,憑甚麼連任?
這樣的利益衝突,令梁振英引述張德江時,有意無意只講對方那些「強硬」說話,令大家誤以為,北京繼續撐他及支持他的強硬治港手腕,盡顯梟雄本色!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