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救」尋死學生 需時半年分析搞講座研討會 教育界轟無回應問題

教局「救」尋死學生 需時半年分析
搞講座研討會 教育界轟無回應問題

【本報訊】接連有學生自殺,本學年至今累積達20宗,教育局昨日推出5項措施應對,包括成立專責委員會,分析學生輕生成因及建議預防措施,6個月內提交報告。社會福利署也計劃成立家長治療小組,針對有自殺傾向的高危青年家庭,提供輔導服務和情緒支援。教育界對昨公佈措施表示失望,認為未能回應關鍵問題。
記者:王家文 馬志剛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與津貼中學議會、香港中學校長會及香港輔導教師協會等團體召開緊急會議,特首梁振英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均有列席。會後吳克儉表示,會採取5項措施預防學童自殺,包括成立專責委員會,分析學生輕生成因及建議預防措施等;並會安排教育心理學家舉辦5場分區研討會及教師講座等。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

吳克儉下周二晤中大代表

教育局也會成立專責團隊,加強到校支援及宣傳。前日再有大學生墮樓身亡,吳克儉表示痛心和惋惜,指自殺原因複雜,除了學業問題,也涉精神健康、感情和朋輩關係等。他呼籲社會各界合作,多加留意學生情緒,給予鼓勵和支持「畀佢哋知道,辦法總比困難多,對未來係要有希望」。他下周二(15日)將與中大代表會面,也會與其他院校接觸和跟進。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對措施感到非常失望,認為措施只屬於輔助性質,未能回應關鍵問題,即如何釋放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空間。葉建源指,教改後學生壓力更沉重,小學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和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Pre S1)、中學課程單一以學術型主導、大學學位競爭劇烈等。教師的行政和教學工作過多,沒空間跟學生進行較深度的接觸和跟進輔導工作。
另外,社署正構思成立家長治療小組,針對有自殺傾向或情緒問題的高危青年的家庭,提供輔導服務和情緒支援。社署總臨床心理學家劉家祖表示,子女遇上困難,家長擔心之餘,可能本身也有自身煩惱,需疏導情緒;期望最快8月前成立。
去年9月至今有5名中大學生自殺。日前中大成立學生精神健康及支援專責委員會,兩名主席兼副校長許敬文和張妙清昨向全體教師發公開信,指會全面檢視學生的精神健康和輔導問題,找出學生的壓力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