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童自殺,聲稱原因是「不想返學」;我第一個反應不是「學校要檢討家長要關心」,而是「為何不逃學」?
我認真的。
我讀書的年代,一班總有幾個無心向學的份子,他們輕則走堂、重則逃學,是校園的失蹤人口,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
現在回頭看,他們逃學,其實也是因為「不想返學」,而他們不想返學的原因,也是離不開「壓力大、進度難、唔適合學校教育」。
但那時他們沒有自殺。
這些逃學走堂或者上堂打機睇小說吹水搞破壞的學生,在老師家長眼中都是「壞學生」,但我告訴你,壞學生不自殺。
他們不喜歡上學,便索性逃學;他們不適應這個制度,便離開這個制度。
注意,他們只是離開制度,而不是離開世界。
這些逃學的壞學生未必講得出, 但他們心中應該在想:唔讀書駛乜死?
我讀書的年代,凡是緊張學業,在意排名,擔心升班,無一例外,都是循規蹈矩的學生類型。他們不一定讀書很厲害,但個個規行矩步、不敢行差踏錯。對他們來說「留堂」是恥辱,「見家長」是世界末日。
他們覺得上學壓力很大,但無法從正途解決,又缺乏逃離這個教育制度的勇氣。對他們來說,不上學,是偏離了人生的軌道,而這條軌道卻是家長花盡氣力、學生自小參加了無數興趣班面試班才能鋪設安排,得來不易。
他們不敢偏離軌道,卻無力行走,而他們無法想像這條軌道的盡頭,於是只能結束自己的生命。
偏離軌道的壞學生,或許走了歪門邪路,但至少留住了生命,社會仍有機會讓他們改正重生。
我不是教學生使壞,我是教你要有逃走的勇氣和智慧。
你最好能打贏這個制度,如果打不過,你可以逃,而不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