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籽】剪剪貼貼變藝術家 OL熱捧蝶古巴特 Découpage

【扮靚籽】剪剪貼貼變藝術家 OL熱捧蝶古巴特 Découpage

【扮靚籽:潮女熱學】
近年流行DIY,想要甚麼都自己親手做,但對於「手殘人士」如我,永遠可望不可即。本以為一生與手作無緣,但天無絕人之路,原來有種手藝叫蝶古巴特(Découpage),即是將圖案剪貼到物件上裝飾,只要你懂得基本剪貼,就可做出非一般的藝術擺設。難怪近日在OL界掀起熱潮,個個放工都趕去上堂,只因享受那份變成藝術家的滿足感。

蝶古巴特,聽個名可能一頭霧水,但你一定見過。它取自法文Découpage,是「剪」的意思,其實即是拼貼藝術,做法極簡單,效果卻像專業出品。只要將喜愛的圖案,用專用的防水膠水拼貼在物件上,就可以創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製成品,你可以取材自報紙雜誌、布料、相片,甚至是餐巾。因為外國人喜愛舉辦不同主題的派對,所以外國出產很多非常精美的餐巾,吸引不少人特意購買餐巾,把上面的圖案剪下來做蝶古巴特。教授蝶古巴特的陳雅汶(Carrie)自六年前到美國旅行,見識過各式各樣的蝶古巴特飾品後,就深深愛上這個手作。回到香港後不斷鑽研,一有空閒時間就做,後來索性開班教學。
Carrie做過很多蝶古巴特的作品,除了家具擺設外,還有杯碟、花瓶,以及大部份隨身的物品,包括手袋、布鞋和手機殼。訪問她前,記者做過資料搜集,發現本地約有10個蝶古巴特工作坊,外國亦很流行,有人把家裏的牆都用來做蝶古巴特,美國生活網glo.com更選它為10大潮興家居DIY擺設。可是Carrie就說,香港地方小,所以自己多在小擺設上發揮創意,最常做是手機殼,把用舊了的機殼,重新貼上新圖案又變成一個全新的殼。Carrie亦愛做餐枱擺設,我看着眼前這個白色的花瓶,如果買,閒閒哋都幾百蚊,誰會想到它前身是一個酒瓶。我摸一摸上面的圖案,好平滑,就算是貼貼紙也會有痕,但這些作品卻毫無破綻,像是原本就這個模樣,好厲害。問她如何做到,她說:「你都得」。極度手殘都得?「其實真的非常簡單,只要你懂得用剪刀和膠水貼就能做到。」Carrie拿起那把短小而尖的剪刀,慢慢把餐巾上的花兒一朵朵剪出。但我剪東西都會剪爛喎……「一樣得。」她毫不猶豫地說。

Carrie這套蝶古巴特(Découpage)餐具擺設,有碟有碗還有花樽,充滿田園色彩。

自六年前到美國旅行,見識過各式各樣的蝶古巴特裝飾品後,Carrie就深深愛上這個手作。右圖為她的作品,包括鞋、碟、首飾盒和手機殼。

歐美潮興以蝶古巴特裝飾家居,用來貼櫃貼樓梯,超級靚!互聯網

媲美專業藝術品 沒有對與錯

「蝶古巴特最吸引的地方,就是沒有對錯之分,就算你剪爛圖案了,一樣可以靠貼來補救,很多時候更會做出驚喜。」它是一樣很隨性的藝術,不像畫畫,要畫得好就要掌握一定技巧,下筆時驚畫錯,上色時又擔心調不回那隻色,「你只需將現成的圖案拼貼在一起,比起畫畫或者其他手作,簡單得多。」但我好奇,只用現成東西剪剪貼貼,創意不是被局限了嗎?她卻說,做蝶古巴特可以發揮的創意不比畫畫少,她曾試過不小心把花圖案剪爛,最後將錯就錯,將花朵剪開,加了一個動物頭圖案在旁,就變成了一個動物把花兒吃掉的畫面,誤打誤撞做出了自己最喜愛的作品。「基本上甚麼都可以用來做蝶古巴特,所以發揮空間很大。」她說,認識有人用來裝飾洗手盆。咁癲?「其實專用膠水和光面油都有很強防水功能,所以不論貼在甚麼物件上,都能保存得很好。」蝶古巴特即是乜都得,唯一限制就是,你以為唔得。

熱門材料 party餐紙

派對餐紙巾圖案款式多,不少人刻意購買餐巾,把上面的圖案剪下來做蝶古巴特。Carrie示範將一個酒樽貼成靚花樽。

【材料及工具】

餐紙巾、酒精、石膏粉、專用膠水、油轆、
光面油、酒樽、畫筆、短小且尖的剪刀

【Step1】
用廚房紙醮酒精抹乾淨酒樽,再用油轆上石膏粉,把樽身變做白色。

【Step2】
酒樽待乾,再掃上一層石膏粉,約三至四層。若想快點,可以用風筒吹乾。

【Step3】
餐紙巾通常有幾層,不要撕開,剪出喜愛的圖案,再撕出面層,注意如果先撕開餐紙巾就會較難剪。

【Step4】
用畫筆把專用膠水塗上樽身,貼上圖案再塗一層專用膠水。秘訣是從圖案中心向外掃,圖案才會貼服。

【Step5】
貼好後可以吹乾圖案,再塗上一層光面油即完成。

Bonus:
如果想特別點,可以一開始在樽身貼上膠紙,完成後撕走膠紙,就能保持部份樽身的原本面貌。

學員心聲

Regina

職業:採購員
年資:半年
「很容易做,而且可以將自己喜愛的圖案貼在一些平凡的物件上,令它變得獨特。」

作品:首飾盒

Sally

職業:幼稚園老師
年資:一年
「它不似畫畫要顧及很多東西,我只需揀選我喜愛的圖案貼上去就完成。」

作品:信插

Helen

職業:文員
年資:四個月
「完全不用掌握任何特別技巧就能做出很漂亮的製成品,做完很有滿足感。」

作品:花樽

源自西伯利亞墓穴裝飾

蝶古巴特相傳源於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的墓穴裝飾藝術,後來傳入中國。到12世紀,中國人流行用紙張裝飾燈具、窗戶和木箱等。及至17世紀,意大利威尼斯人因遠東經商關係,認識了這種藝術,同時將它帶回歐洲,隨即於上流社會流行。18世紀,以法文Découpage定名,即是「剪」的意思,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有別於拼貼畫(Collage)只將不同的物料貼在紙上或油畫布上,蝶古巴特則是將不同的物料貼到不同的物件上作裝飾。

Creative Wonderland
西灣河西灣河街124A

記者:陳倢
攝影:鄧鴻欣、林栢鈞
編輯:謝慧珊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