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籽】世界首枚拍子手帶 創科成真靠加速器

【科技籽】世界首枚拍子手帶 創科成真靠加速器

【科技籽:發燒專科】
近年興玩Kickstarter,只要一個新奇想法,集資百萬也是等閒,一夜致富看似不難。真相?唔辛苦邊得世間財啊!尤其是要生產實體產品而非app,當中涉及設計、生產、宣傳及物流等環節,缺一不可,所以才會衍生不少爛尾項目。有見及此,不少「孵化器」、「加速器」(startup accelerators)公司應運而生,幫助欠缺經驗的創科公司做宣傳、找資金,實現有趣點子齊齊賺錢。想搵一億?未必一定要靠六合彩嘅!

「製作app,只要有個想法來寫程式便可,甚至公司也不用開,做硬件則不同,需要產品設計、機械工程、生產物流,比想像中複雜得多。」本地創科公司Soundbrenner的CEO Florian Simmendinger笑言,當初跟幾位喜歡音樂的朋友夾band時,突然希望有一個方便又不吵鬧的拍子機,於是便開始構思及製作全球首個藉震動為樂手提供拍子的穿戴式音樂裝置Soundbrenner Pulse,「說真的,起初只為滿足自己需要,後來覺得頗有發展潛力便開始創業,但期間遇上很多問題,特別是沒人懂得設計,那些原型機真的十分粗陋,同時又不熟悉生產及推廣。」

Pulse是全球首個穿戴式音樂裝置,能藉震動為樂手提供拍子。

Soundbrenner Pulse穿戴式拍子機
手帶設有不同長度,方便配戴在不同位置。

叉電器以磁力貼上機背來充電,十分方便。

若想簡單一點,可直接拍打機面製作拍子,燈光顏色也可自由調校。

接駁智能裝置來操作,亦可扭動裝置上的轉圈來調整拍子。

加速器公司Brinc幫Pulse拍攝短片,並上載至集資網站來宣傳。

Florian Simmendinger
創科公司Soundbrenner CEO

一條龍合作 打破宣傳困局

及後,加速器公司Brinc看上了Pulse的發展潛力,遂提出合作建議,雙方一拍即合,產品發展也如預期般迅速,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便已正式發貨,不但於網上集資了約25萬美元,亦獲投資者注資約50萬美元,總計逾500萬港元。「初期,Brinc幫我們找來相關的專才,亦替我們聯繫生產線,甚至拍片放上集資平台、籌措資金。如今產品經已發貨,他們便幫我們行銷。」雖然Pulse暫只發貨3,000件,但Florian表示目標顧客是全球的音樂愛好者,相信潛力會更大。
有別於Pulse的極速發展經歷,由港人李沛鏜(Paul)研發、可按用家聽力自動調整聲效的個人化音效調節裝置Aumeo,明顯迂迴得多,「其實早於2000年團隊已有基本概念,當時跟威爾斯親王醫院的醫生朋友合作,亦有實際研究支持,可惜一直找不到投資者。」Paul稱他們不善推廣,令Aumeo多年來仍處於原型階段,「雖然也曾嘗試網上集資,但不太成功,後來才知道需要宣傳推廣不能單靠想法,始終項目太多,不易吸引別人注意。」2014年,Aumeo奪得了Talent Unleashed Awards,終獲Brinc垂青並開始合作,「他們幫Aumeo在市場上重新定位及推廣,又拍片放上集資平台作宣傳,結果籌得逾30萬美元,成績相當滿意。」

音樂、健康產品最具潛力

加速器公司Brinc的CEO Bay McLaughlin說:「選擇在香港成立加速器的原因,除了良好的稅項、法律制度及政策支持,亦鄰近大陸方便生產管理,同時又能聯繫全世界。」他們會主動找具潛力的項目,以入股的形式合作,不但幫忙設計生產,更會找投資者注資,加快產品成形之餘,更重要是降低成本及風險,總之有錢齊齊搵。「我們的宗旨是改善生活,不只集中於科技,而是科技如何改善和融入生活。」他說音樂及健康範疇的產品最富潛力,因為客戶層面較廣,適合不同年齡層,又可促進交流,加強人與人的聯繫,想創業的朋友不妨由此入手。另外就是多參賽參展讓概念曝光,像Pulse般,2014年於柏林的Tech Open Air展出後,才與Brinc相遇、展開合作。

Paul說Aumeo由概念到生產,前後經歷了16年時間。

只要接上播放裝置及耳機,個人化音效調節裝置Aumeo便會因應雙耳聽力的差異,自動改變輸出。

Aumeo利用專用app來測試左右耳的聽力,然後調校出最適合的聲音輸出。

2014年,Aumeo獲得Talent Unleashed Awards,更獲Apple的創辦人之一Steve Wozniak讚許及簽名。

Paul自言不懂宣傳,之前集資相繼失敗,在加速器幫忙下成功在Indiegogo集資逾30萬美元。

Bay McLaughlin
加速器公司Brinc CEO

Brinc已跟40多個創科人和投資者合作,未來會有更多產品推出。

Pulse成長之路

2014年:Pulse的概念成形

2014年7月:製作第一個原型機,於柏林的Tech Open Air中展出,並因此遇上加速器公司Brinc

2014年11月:團隊移師香港,正式與Brinc合作,並製作另一原型機

2015年1月:正式聘請職員

2015年3月:製作最後一款原型機

2015年4月:在集資平台Indiegogo集資及預售
2015年6月:成功集資約25萬美元
2015年8至10月:完成產品、包裝設計
2015年11月:正式生產,並獲投資者注資約50萬美元
2016年1月:公司團隊增至8人,首3,000件產品成功發貨

創業貼士

1.真正了解目標顧客的需要,產品才能有讓人興奮的感覺。
2.別捨本逐末,只着重推廣及收入等,產品本身是否吸引才最重要。
3.配合良好的市場推廣,才能籌募足夠資金正式投產。
4.生產及物流的成本控制比想像中困難,亦是很多集資項目爛尾的主因。建議在香港設立公司,因為鄰近中國,方便實時監察生產進度、減低風險。

記者:韓繼聰
攝影:徐振國、陳永威
編輯:陳國棟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