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本土與激進的興起 - 李怡

世道人生:本土與激進的興起 - 李怡

提出「無底線抗爭」的新東本土派候選人梁天琦取得6萬6千多票,是這次新東補選最值得重視的動向。梁與建制派和泛民主派不同,他沒有政團背景,即沒有基本盤。楊岳橋在當選後不排除有人本來支持梁天琦但為了不想讓周浩鼎漁翁得利而含淚投票給他。因此,梁的支持票應該更多。作為一個寂寂無名又沒有政黨背景的新人,獲15%選票,反映的趨勢,就是有越來越多的選民對本土訴求和激進手段的支持。
兩三年前,我就提到,本土化和激進化是未來民主抗爭的趨勢。這些年出現了許多關於本土的論述,有城邦派、制憲派、歸英派、香港民族論、香港革新論等等。建制中也有曾俊華、曾鈺成等提出本土情懷、維護本土語言文化的言論。民建聯周浩鼎也提過他們的本土意識以不挑起中港矛盾為特點。
撥開種種本土話語的花繁葉茂,重新檢視本土派近年興起的根本原因,主要就是特區政府力推港中融合,在港中衝突中所有政策向大陸利益傾斜並犧牲香港人利益所引發。自由行爆滿、奶粉、雙非、水貨、東北開發直接觸及民生,而大白象工程如高鐵、港珠澳大橋也是基於對加強港中融合和大陸利益(絕大部份工程由大陸公司承包)的考慮。因此所謂本土派,最貼近民情的界定,就是在不斷出現港中矛盾的境況下堅決站在香港人利益的一邊。所有其他論述都可以暫時不去探究。倘若講本土情懷但仍然支持對香港人毫無助益、只滿足中共需求的高鐵工程,那就不是本土情懷而是中共國情懷;講不挑動港中矛盾而仍然支持犧牲香港利益的政策,就是貌似中立而實際上遠離本土意識。
本土派的興起,與傳統民主派偏離香港人利益的立場絕對有關。在大陸人利益歷次侵凌香港利益的事件中,本土人士抗爭中不但見不到民主派政治明星的身影,而且泛民還公開聲言本土抗爭是對大陸人歧視。立法會本土派提出「香港人優先」的議案,泛民曾投反對票或棄權票,甚而開記者會聲討議案對大陸人歧視。泛民又到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發佈香港人歧視新移民的訊息。當泛民和建制一樣不維護本地人的權益,當他們幾乎一起譴責本土派的抗爭,當他們也和建制派一樣投票通過大白象工程,一切想要維護本地權益的市民,自然漸漸無法再信任不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客,本土派就這樣崛起了。
這些年,本土派為了守護香港利益的抗爭,在政壇上是孤立無援的,在街頭是被粗暴打壓的。他們的所謂激進行為,若與外國的示威相比,毋寧說只是在打壓又無援之下的掙扎。楊岳橋看到越來越多市民對本土化與激進化的同情與支持,因此他提出泛民要革新,並說:「梁天琦的勇敢、純粹、奮不顧身,正是革新必不可少的要素。」深切回顧過去,正是泛民自省革新的起點。(試為民主派把脈之二)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