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學琴考學校是常識吧,但有多少父母敢讓子女以音樂作為終身事業?30歲的鄺展維在公屋長大,在自由環境下,讀音樂由學士讀到博士,由香港讀到英國,如今以音樂創作為事業,本周日將以創作和故事逗一家大細開心。對於做音樂「搵唔到食」這個老問題,鄺展維說:「阿媽話,總之我第時做個好人就得。」
記者 姚國雄
「英華仔」鄺展維說,他讀音樂的背景,脫離一般人的想像。他在翠屏邨的單親家庭長大,媽媽不懂音樂,「阿媽係聽鄭少秋」,他小學五年班首次接觸單簧管,16歲學鋼琴,「我細個時係喺碌架床用discman聽古典音樂」。自言在「一生一體藝」口號下成長,結果一生與音樂結緣。
中大音樂系畢業、拿獎學金赴笈英國完成作曲碩士及博士學位,如今是個以現代古典音樂謀生的作曲家:「其實靠創作謀生,喺邊一行都係困難...學校、前輩都話,做作曲可能要求人哋演出你嘅作品。」2014年,29歲的他獲香港小交響樂團垂青,委託創作一首開場曲,讓他靠自己作品帶來首筆可觀收入。
鄺展維說,母親從不介意他讀音樂或「搵唔到食」:「我好感激佢,亦好佩服佢,雖然佢唔知我學啲乜,但又肯攞錢比我學...從來無畀說話我聽、冇話呢啲嘢搵唔到食、不如正正經經做嘢呢類說話。」鄺展維當年選科,問媽媽要否他讀會計求個穩陣:「阿媽話,『你唔鍾意讀,我迫你讀都冇意思,總之第時做個好人就得』,對於我嚟講,係一個好大支持。」
教過不少學生,鄺展維知道誰是自願、誰是被迫來以音樂作為升小、升中的工具,「我相信學生無興趣,你迫佢到學到幾叻,佢最後都係會放棄,好多人考咗個八級(鋼琴),差唔多誓神劈願話以後都唔彈琴,可能佢哋仲衰過唔學,連對古典音樂興趣都無埋,聽到莫扎特、貝多芬嘅音樂,就諗起以前學琴嘅痛苦經歷。」
鄺展維近月聯合「香港創樂團」及著名講故佬「雄仔叔叔」,來一個現場音樂加講故事的crossover新嘗試,趁本周日的西九自由約免費公演最後一場音樂與故事的創作。五位樂手演譯鄺展維為「雄仔叔叔」故事度身創作的音樂,讓大小朋友聽一場有關未來、由憂患到希望的故事。演出日期為本周日下午3時15分,地點在西九文化區苗圃公園,演出時間為半小時至4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