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城銷售額跌12%九倉看淡未來兩年零售市道

海港城銷售額跌12%
九倉看淡未來兩年零售市道

【本報訊】零售市道陷寒冬,擁本港兩大奢侈品商場海港城及時代廣場的九倉(004)首當其衝。副主席李玉芳指,去年海港城及時代廣場銷售分別跌12.1%及12.8%,較上半年明顯惡化,而1月份旗下兩個商場的銷售額仍跌12%,續跑輸零售市道。
記者:方楚茵

李玉芳把1月份表現欠佳,歸咎於「去年未受反水貨客影響,以致比較基數較高」,而今年2月則受旺角騷亂打擊,旅客數字下降,令香港變得「好靜好靜」。
主席吳天海指,對於今年零售業發展「無水晶球」,但料未來兩年表現會持續疲軟。翻查數據,海港城及時代廣場的中期零售銷售額僅跌7.1%及9.6%,全年則擴大至12.1%及12.8%,意味下半年這兩大商場的銷售額跌幅,已惡化至高雙位數。

無減租 惟分成比例降

旗下商場吸金能力下降,但李玉芳表示客戶無覺得租金不合理,又指「我們好肯定,我們無減租」,但同時承認有租金壓力,收入分成已受影響,但因好多品牌仍想在香港開舖,故有「牙力」加底租。
吳天海則指,以往商場好景時分成可佔整體租金收入30%,現已降至15%,但底租仍有增加,可抵銷分成下跌,整體租金收入仍有增長。
李玉芳指過往7至8年已大興土木,時代廣場完成翻新,海港城擴建部份則於2017年下半年完成,未來開支僅數億元。
有分析員指出,本港零售市道難見轉勢,海港城及時代廣場零售銷售表現持續惡化,集團在香港零售物業佔其總資產約四成,長遠影響租金收入,雖然內地的成都商場等有增長,但佔比仍較細,難以抵銷香港的打擊。
九倉早年積極發展內地房地產市場,但吳天海昨表示,將由原來發展15個城市縮減至10個,退出重慶、常州等地,亦會避開庫存高地區。
去年九倉內地合約銷售達260億元(人民幣.下同),超出目標21%。但公司卻將2016年合約銷售目標定在240億元。吳天海指,今年目標較細是基於內地項目未達可推售階段,故較少貨賣,今年可售資源約300億元,銷售率望有八至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