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談到小朋友吃早餐不但可補充營養,還可以改善他們的行為問題和學業成績。那如果吃得不夠健康,為小朋友帶來的影響,又是否只是蛀牙、偏肥這些問題?
高糖、高鹽、高脂肪的垃圾食物,不用說也知道營養價值低,有時還加入了大量人造色素、味精和添加劑,會增加患糖尿病跟心血管病的機會。不過大家可能會覺得:「唓!小朋友得嗰幾歲人仔,又唔係肥,邊有咁易心臟病呀?」好,這次我們就不談心臟病,先談談垃圾食物對小朋友腦部發展有甚麼影響,壞處可能隨時超乎你的想像。
美國Oregon State University曾經用兩組年幼的老鼠進行研究,一組餵食健康的食物,另一組就餵高糖、高脂的食物。四個星期之後,研究人員再跟兩組老鼠進行一連串記憶跟體能測試,結果發現,進食高糖高脂餐單那組老鼠,兩方面的表現都較遜色,為甚麼會這樣呢?
原來食物會改變腸道的微生物群。研究人員分析老鼠的糞便樣本,發現吃垃圾食物那組老鼠的腸道內,壞細菌的數量遠高於有益的細菌,這些細菌更會釋放出影響腦部功能的化學物質,結果那組老鼠的認知靈活性大大降低。
所謂認知靈活性,是指一個人能夠將既有的認知重整,應用於不同的情況的能力。舉個例子,小朋友在書本上已經學會了數1、2、3,但當他在現實世界看到三隻不同樣子的貓咪時,認知靈活性低的小朋友就不會懂得數出來,因為他根本不能夠將數數目的概念,運用在書本以外的情況。
缺乏認知靈活性的人就好像思想被框住,無法變通,所以這種能力對小朋友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至為關鍵。上述的實驗正正指出,垃圾食物吃得多,有可能減低一個人的認知靈活性,對學習做成障礙。
還有一項由澳洲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做的研究,同樣以老鼠做實驗。研究人員分別將健康或高糖高脂的食物分給兩組不同的老鼠,再在5日、11日及20日之後和牠們做物件及位置識別測試。結果發現,食高糖高脂食物的老鼠,識別物件及位置的能力都明顯較差。原因是這批老鼠負責空間記憶的海馬體,有部份已經受到損害。研究人員非常震驚,想不到只是5天的垃圾食物,就已經可以損害腦部,破壞力非常快。更可怕的是,初步的研究數據指出,即使之後以健康餐單取代垃圾食物,老鼠腦部受損的部份亦無法恢復,換句話說,垃圾食物對腦部的傷害是快速而且無法修補。
原來不光鉛水,垃圾食物都有機會令我們越食越蠢,影響的不單是身體健康,還包括腦部發展和學習能力。
「呃……但係一啲都唔食真係冇可能喎……食少少冇所謂啦。」
但你又知不知道,吃零食其實很容易會食上癮?
高糖高脂食物會令人上癮並非新發現。科學家指出,甜食刺激人體分泌出俗稱「快樂荷爾蒙」的「多巴胺」,可以說是人類的原始機能。多巴胺會將快樂滿足的訊息傳到腦部,令我們感覺到開心。但今時今日的垃圾食物,令我們釋出過多多巴胺,於是腦部就會自動調節多巴胺接收體,結果就好像似麻木了一樣。你想下次再有開心的感覺,就要食得更甜更高脂。正是這個惡性循環,令你吃垃圾食物越食越開心,上癮也不知道。有心理學教授更做過研究,發現老鼠吃Oreo吃上癮的程度,竟然可以跟可卡因匹敵!
所以下次當仔女想食垃圾食物的時候,各位家長知道點做喇!
POPA Channel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popachannel
POPA Channel網站: http://pop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