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費增幅看習式軍改(澳門軍事評論員 黃東) - 黃東

從軍費增幅看習式軍改
(澳門軍事評論員 黃東) - 黃東

中國今年軍費預算塵埃落定,很高興包括筆者在內的觀察員都對軍費判斷失誤,因為所有人都估計過高。結果,官方公佈的增幅比坊間保守估計還低約一半,更是部份軍頭要求的不足四分一。換言之,理論上將有更多資金轉用於經濟建設,這對稍為緩和與周邊國家緊張關係,對改善民生來說,多少是個喜訊。同時亦間接證實了,中國經濟實況的確比官方說法更加嚴峻。
官方公佈的今年國防預算增幅僅為7.6%,但支出仍接近萬億人民幣。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對此少有地說了實話:原因一是國防建設需要(必須增加),二是中國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情況,難以再保持兩位數增幅。亦即要在國防與民生中保持平衡,且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滿足軍方無窮的欲望,必須重新偏向先經濟後軍事。這當然會引起軍方不滿,例如國防部發言人錢利華就酸溜溜地說,連20年前美軍都比不上云云。這類說法在軍中大有市場,其情緒值得關注。
根據長期研判,中國真實軍費大約是公開數字兩倍,亦即早已破萬億,總額已遠遠把日本甩開,僅次於美國,排世界第二。中國官方一直偷換概念誤導世人,只強調軍費佔GDP不足2%,且人均軍費在世界最低之列。但經濟總量大,又未計隱性軍費,實際數字已非常龐大。而軍事又是中國30年前不斷強調的綜合國力較量,哪個國家會攤分變成單打獨鬥,而非形成合力去較量?需知道中國的新武器開發有部份由科技部撥款,外購武器有些由外經貿部撥款,退役官民安置由地方民政部撥款,演習、交通調度和軍事用地同樣要地方無償支援。這都是中國獨有的隱形巨額軍費,請問這算是多還是少?
當然從中國國情出發,軍費增幅過去20年低於10%增長,就被視為不正常。所以才連年水漲船高,造成軍方苛索卻不知民間疾苦的大患。這種人治社會特色,首先是為滿足軍方利益集團,利用他們保障自己權位,形成築堤壩式的惡性循環。故此自江澤民時代開始,年年大加軍費便成為慣例,胡錦濤備受掣肘,只能江規胡隨。

或影響政軍關係

到習近平時代,情況似乎逐漸發生變化。自他上台後只有2014年軍費增幅曾達到12.2%,今年更降至7.6%,僅稍高於GDP增幅。若未來三年仍與GDP變化基本掛鈎,就表示他已重回鄧小平時代,軍隊發展必須先讓位於經濟發展的軌道。亦即解放軍已基本完成所謂文革後的補課階段,習近平具備一定的自信讓軍費增長放緩。如上所述,在保證先進武器發展和軍餉增加的前提下,優先扶持疲弱的經濟,乃是非戰爭狀態的應有之義。
問題是習上台後一直對軍隊非常嚴苛且未見凡事滿足,加上軍心惶惶的反貪、裁軍、大改革,在軍改第一年還要大削軍費增幅。在法制未能控制軍隊,只強調服從黨領導、民主監督無從談起的軍隊傳統,他急劇推進連串大動作,在中國的政軍關係中,未必能令軍改成功,且隨時危及自身安全。1964年赫魯曉夫在蘇共政變中被推翻,相當程度上就是軍改步伐太大,得罪太多軍人所致。所以軍費降幅見微知著,既希望軍改能夠成功,但對軍內貪腐保守勢力,絕不能掉以輕心。逼虎跳牆的前車之鑑,古今中外皆不乏先例。

黃東
澳門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