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領袖須說清楚三問題(《我與香港地下黨》作者 梁慕嫻) - 梁慕嫻

泛民領袖須說清楚三問題
(《我與香港地下黨》作者 梁慕嫻) - 梁慕嫻

觀看這次新東補選的過程,我不禁為團結二字而感動落淚。回想一下,要不是泛民政黨在並不預先知道會有一場旺角騷亂的情形下,早已團結一致共同推舉楊岳橋作為泛民唯一候選人,而是各黨各自為政,推出自己的候選人的話,騷亂後對選情的衝擊足足可以把泛民打個落花流水,莫說不可能險勝,失去否決權的一席也在所難免了。我認為這次補選是團結的勝利,凸顯人性的光輝,是一次值得深思的經驗,直接影響雷動計劃的實行。
補選後,梁天琦「三分天下」之說,似乎是認定三足鼎立已成,太誇張、太拔高了。梁天琦在補選中表現出思想敏銳、能言善辯,也具犧牲精神,本是一個可造之材。可惜他多次口出狂言,甚麼抗爭無底線、襲擊記者只是沙石,太偏頗了。至於黃洋達、鄭錦滿、鄭松泰、陳雲和黃毓民召開聯合記者會,宣佈準備9月參選立法會,他們在記者會上公佈的「五區公投、全民制憲」是舊貨,並無新意,不敢公開強調「暴力和港獨」的終極綱領,仍然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我早前撰文說香港政治勢力三足鼎立,其中一足稱之為「暴力港獨派」,指的就是這幾個政治組織,並不包括本土民主前線。
面對三足已成的政局,泛民主派應該鎮定面對,過份樂觀和悲觀都是不必要,也許反而激發出志士們無窮的鬥志。在這裏,筆者希望泛民政黨領袖旗幟鮮明地宣佈和論述幾個理念,主動奪回話語權。首先,要向選民宣佈堅守非暴力抗爭政治路線的決心,闡述堅守非暴力抗爭的原因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定出暴力的界線。讓轉向贊成暴力抗爭的選民釐清道理從而作出明智的抉擇。

團結非暴力抗爭政黨和團體

其次,是對本土思潮的回應。現在人人都說自己是本土,欺騙性很大。全面地述說對本土思潮的立場,讓選民懂得分辨真本土或偽本土很重要。
其三,是為選民指出未來的路向,這方面學民思潮已經正在思考用十年時間推動「自決公投,修憲普選」的計劃,泛民領袖應該作出回應並與他們合作推動。
目前香港政黨林立、五花八門,有溫和民主派、激進民主派、溫和本土派、激進本土派、勇武抗爭派、邊緣暴力派等等不一而足。選民已經很難分辨誰是真民主派政黨,常常把一些行為一股腦兒歸罪於泛民政黨。我建議泛民領袖先要定出民主派政黨的定義,界定誰有資格加入泛民政黨陣營,並與暴力港獨派劃清界線,以泛民會議為基礎團結上述各類政黨和支持非暴力的公民社團結成聯盟。
雷動計劃也應以泛民會議為核心推向上述各黨派,爭取更多政黨參加,為取得立法會過半數議席而努力。雷動計劃不是能否做到,而是必須去做。那些真普選、修憲公投等長遠計劃要在泛民政黨在立法會取得過半數議席後才能推動,這是第一步。今屆不能完成就總結經驗來屆再試,楊岳橋、黃之鋒們有的是時間。我們是有希望、有條件的,只要堅持不放棄,始終會成功。

梁慕嫻
《我與香港地下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