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回暖不少,但一早一晚仍然寒冷,即已進入春寒時期。有中醫提醒,為免春寒時中招生病,記得要保持以下六處臟腑溫暖。
「胃寒」即有寒氣入胃,容易導致腸胃炎及消化不良,要多吃溫補的食物,如雞肉、羊肉、栗子與淮山等。
「脾寒」會令人常感肚脹、沒胃口、身子沉重及容易疲倦;多吃點芡實、蘿蔔、栗子、紅薯及冬菇,和按摩腳踝附近的「三陰交」穴,問題便可改善。
「宮寒」即子宮受寒,容易導致女士經期時肚痛,嚴重者更會影響生育;除了少吃生冷食物,可在腹部與腰後位置刮痧。
「關節寒」是不少長者的通病,經常出現膝蓋疼痛;可於睡前將當歸、川芎、紅花、甘草、羌活及花椒,按1比10的比例加入水煮滾,用來浸泡雙腳,減輕痛楚。
「肺寒」患者多痰易咳;可多穿件背心,或以生薑、紅棗沖水飲。
「腎寒」的人,會經常肚痛、腹瀉及手腳冰冷;可拍打手臂及大腿「膽經」,並按摩腰背及下腹部,驅散寒氣。
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