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前有場合提到,港足(圖)在世界盃外圍賽的表現得到認同。的確,球隊的表現引起大家的歸屬感,非常值得尊重及讚揚;想補充的是,其實這也是一個團隊長期努力的成果。現今世代特別在體壇,隊伍或運動員大都在一個無分彼此,很多時甚至是無分國界或邊界地相互幫助下慢慢成長。外國教練、中醫及西醫的照料以至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球員等元素,共在同一空間一起經歷及成長。
除了足球被點名提到,要補充是其他不少運動隊伍亦非常值得支持及讚揚,也產生了凝聚力。筆者以往也是乒乓球員,過去一周的世乒團體賽,大家會見到土生土長的球員不斷成長,現時已有本港球員排名達世界前20;羽毛球也有類似的進展,香港單車隊一班土生土長車手更是成績斐然,體操也有在大賽歷史性奪冠的佳績。
這些土生土長運動員的進步非常值得讚揚,同時大家也要知道培養他們的元素,如教練及內地運動員流動下的傳承、跟隨國家隊到各地訓練和比賽、來自世界各地的器材、建基於不同學派的醫療團隊的護理等。若沒有這些來自五湖四海,跨越邊界或國界的交流,本地體育發展又會怎樣?甚至很多技術與經驗的切磋、傳承,可以來自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譬如本港跳馬運動員就得到南韓世界冠軍級對手無私地分享技術心得及心理。在體壇要怎樣才能繼續發展及生存下去,行內人最清楚。
當大家看着德國經廿多年人口結構明顯改變,兼容世界各地的移民或他們的下一代,進而奪得2014世界盃,世界是不同了;這些事物,甚至可能影響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收容非洲難民的立場。網絡世界裏,很多時確需考慮周邊以至全世界發展,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好好生存下去。
何輝
廣東省體育台體育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