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昨日在兩會期間,反駁近期「唱淡中國論」,直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物質基礎雄厚,加上13億人口的市場需求依然龐大,揚言中國經濟絕對不會「硬着陸」;又指處理產能過剩問題,雖然要重新分配人手,但強調不會因此而出現「下崗潮」。
難現國企員工下崗潮
徐紹史坦言今年中國經濟挑戰甚多,一來全球經濟復蘇緩慢,金融及商品市場動盪,加上地緣政治等風險,中國所面對風險不能夠低估。同時,由於要處理產能過剩問題,自然要重新分配國企人手。
早前有傳國企要裁減500萬至600萬名員工,但徐紹史稱中央已斥巨資,幫助國企安置員工,包括將員工分配到其他國企,部份將到退休之齡則退休,故此不會像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當年推行改革時,出現大量國企員工下崗潮。
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分析師楊宇霆認為,每逢經濟改革勢會有工人下崗,而中國亦正在轉型到服務行業,自然亦要提高服務質素。假如中國每年創造約1,200萬個新職位,即使加上700多萬大學畢業生,要吸納從國企被裁員工,亦是足夠有餘。「比起朱鎔基年代,𠵱家面對壓力已細好多」。他認為目前中國所面對最大危機為信心問題,投資者擔心政府執行力,反而經濟「硬着陸」風險小,即使經濟增長放緩至4%,亦只是全球平均水平以上。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昨日稱,近年中國嘗試不同貨幣改革及金融政策,例如民營銀行、支持對小微企業融資等,亦讓新型金融活動提供更好空間,故此在供給方面做改革,更能發揮財政政策,而過去主要在需求上着手。行副行長易綱則稱,去年中國外匯儲備按年減少約5,000億美元,主要是「藏匯於民」,強調外滙儲備未來「會保持在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