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勿論全球經濟是否放緩,但樓呢樣嘢都是港人最喜歡投資的東西,不過樓價堅離地,好多港人得個諗字,由於價錢已回落到這個水平,又重燃置業的想頭。究竟𠵱家入得市未?仍然許多人想知道,若果你手上有100萬元首期,或是有一份月入穩定的收入,但總有明知跌的話都冇理由入市等等藉口。
老樓經歷了樓市四個升浪兼三個跌浪,永遠難掌握到何時才是高低,主要還看三樣嘢:首期、供款佔入息比例和買樓目的。前二者為實際個人財務安排,後者更是買來的用意。投資者就肯定不是入市時機,因為借貸成本和風險高,租金回報低,兩高一低根本不是入市好時機;但用家而言,若你有自住的目的,任何時間都可以入市,只要你有前一段所講的條件,之不過若有怕跌的心理我就勸你們不好買樓,因為這批人輸不起。
1982年中英前途談判純粹是回歸心理障礙,與經濟談不上有關係,結果部份港人移民了,俾人平價執平貨製造了第一次大升浪;1997年負資產的出現,百業蕭條,亦有人輸身家同埋條命,但被其他沒有受傷的新財富後來居上,為他們製造大金蛋;2008年金融海嘯更加明顯,藉一次大浪令到財富轉移,小中產冒出頭來。
所以每次經濟危機便是另一次創富機會,驚的人始終不是幸運兒,又會把這次機會給了別人。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