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西遊記】
香港電影金像獎,近年常變災難。嘉賓亂講,司儀亂笑,提名名單也被人詬病。奧斯卡同樣混亂,為求奪獎,戲份最重的主角,往往捨難取易,情願角逐配角。在功利至上的社會,計算才是硬道理。
奧斯卡歧視黑人?當你看見得獎者一開聲即接近被滅聲,不如話奧斯卡歧視里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以外所有人。一視同仁的話,你看看影帝講唔講得晒保衞地球的有型感言?
大細超?係呀!拿亞洲人開玩笑,得林書豪反感。當99%女人、70%男人悶足幾粒鐘只為見證狄狄仔得償所願,你夠膽唔畀佢發聲?一分鐘,44萬條twitter呀!除非你是李寶安或袁志偉,嗜好犯眾憎。
全地球一齊談論里安納度狄卡比奧,我講少兩句。本人出名好色,睇女啦。今屆奧斯卡,鬥爭最激烈,戰場從來在最佳女配角。男配角,馬克懷倫斯(Mark Rylance)擊敗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代表技術K.O.感情。艾莉西亞菲瑾德(Alicia Vikander)跟朗妮瑪娜(Rooney Mara)跟琦溫絲莉(Kate Winslet),卻是最強鬥最強鬥最強,三分天下。卿姐都要同意。
《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的瑞典美女艾莉西亞一擊即中。四年前,英國宮廷片《貴族孽緣: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女主角是姬拉麗莉(Keira Knightley),艾莉西亞飾演小角色,算打入荷李活。如今遲來先上岸。《丹麥女孩》外,有另一套孭飛的《智能叛侶》(Ex Machina),還未計快上畫的商業大片《叛諜追擊5》(Jason Bourne)。最先登場,卻是最不考演技的《特務型戰》(The Man from U.N.C.L.E.)。如果你看陳豪模仿Karl Lagerfeld也看得津津有味,信我,你一定會喜歡這齣喜劇。
靚呀!以六十年代歐洲作背景,艾莉西亞套套戲服襯到絕一絕,同場兩位男主角既似儍仔又似兵,得呢位女主角仙氣四射。難怪,《摘星廚神》(Burnt)的監製,因為垂涎女神美貌,竟然運用權力修改劇本夾硬加個角色去邀請艾莉西亞客串,假公濟私得似大陸公安明目張膽。
我膚淺。當人人也話要留心艾迪烈柏尼(Eddie Redmayne)扮演變性人,我在點頭同意之際,心頭根本更關注變性人位太太,祈禱電影出現裸露場面。真係有。艾迪烈柏尼將陽具夾在兩腿中間,幻想自己變成女人。失望?沒有。因為艾莉西亞的演出,比外表更大驚喜。借對絲襪畀老公着啫?個衰佬咀男人,命都唔要去變性?艾莉西亞先表現出一副有冇搞錯的憤怒,之後對突變抗拒,到無奈接受,結局仲要含淚支持,演得極細緻,尤其欣賞她面對追求者時欲拒還迎。我認為朗尼瑪娜在《卡露的情人》(Carol)已經好勁,也無話好說。做乜要企後一級爭最佳女配角啫?爭最佳女主角,可能贏了。
係囉,點解唔報影后?《卡露的情人》,論戲份論角色重要性,朗尼瑪娜明明跟姬蒂白蘭芝(Cate Blanchett)平分秋色。《丹麥女孩》更離譜,根本得一個女角,你話艾迪烈柏尼係女主角,我至勉強同意到艾莉西亞係女配角。艾莉西亞不是故事重心?《抖室》(Room)入面,童星雅各川伯尼(Jacob Tremblay)才是靈魂,咁貝兒娜森(Brie Larson)係咪要提名最佳女配角?嚴格來說,在《時代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琦溫絲莉也是女主角。你話死未?
成年人的競賽,講謀略,又要計較地位。將目光拉到香港電影金像獎,《踏血尋梅》,難道電影公司有勇氣或有動機擺白只上去同郭富城爭影帝?冇高高在上地一錘定音,強迫春夏做女配角,已經難能可貴。接受現實?中年男人要養家要供樓扮埋超人打怪獸吹埋自己有份興建港大都話會俾黨友踢走,情願換上講來講去都係哪吒的演員,就話要接受現實,向政府乞求一份半份公職啫。Nothing to lose的年輕人,點解要聽教聽話排隊等有位先上?你估個個都係里安納度狄卡比奧?他身邊,其實有個同樣等足二十年的麥迪文(Matt Damon)。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專頁:方俊傑
編輯:陳國棟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