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是彩色】太陽的孩子 - 陳曉蕾

【綠是彩色】太陽的孩子 - 陳曉蕾

每次Queenie從澳洲回來香港前,都想:「把那棟村屋和土地,賣掉吧。」可是站在自己的土地,卻又不捨得,三番四次都是這樣。

今年新年她回來六個星期,天天都在做苦力,搬磚、搬水泥、修補門窗、油漆、除草、鋸樹、整地堆肥……鄰居都覺得她好笨,現在屋價地價這樣貴,怎麼不刮一筆?Queenie在澳洲也不斷收到地產電話:「係一個仙都唔駛畀,去律師樓簽字,就有錢收。我家無丁,地可以一次賣斷,如果想要一層樓,可以分七年付款,個個都利用丁權走法律罅。」
她的土地,四周已經蓋滿村屋,密密麻麻,到處都是建築廢料,鄰居提醒:再不起屋,以後就沒路讓工程車進來。「我為什麼不起屋?日日都問自己,但簡單講,不想起的一個我,會極為鄙視那個起屋的我。」Queenie認為以往港英政府知道丁權漏洞,批建屋的時間很長,又有補地價、土地規劃用途等,用行政手段維持法理,「可是『港共』就瘋狂批建,連墳地、山坡地,發展商都說有辦法,『遲早無呢啲嘢』,完全不把法例放在眼內!香港崩壞,已經入骨入血。如果我在蛇鼠窩裏撈油水,就是幫手做一條蛆蟲。」

堂堂正正站在土地上

她現在回澳洲了,依然沒賣地,反而在臉書寫下情深句子:「歲末交替,拌著油漆,修剪著果樹,揮舞著鐮刀,在一個被發展重重圍困的孤島裏,感到強姦者在到處施暴,無比孤單。每天,心裏在紮紮實實的勞動中頑強地淌淚。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卑微地叮囑兒女,把十字架,插在中央,墓誌是:《為香港守護一塊淨土》。」
看台灣電影《太陽的孩子》,不禁想起Queenie。這電影講述台東原住民阿美族不斷賣地,但女主角卻一心要復耕種米,為的也是為族人留一片淨土:「但願太陽底下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堂堂正正站在自己的土地上,不需被任何人驅趕。」電影背後的真人真事,更加有力:女主角舒米如妮是藝術家,非常堅韌,令不少族人信服,而不是電影裡叫嚷的女記者;民選政府在過程裡也有協力,不像電影裡只是「奸角」。舒米如妮的兒子勒嘎舒米把整個合作復耕過程拍下紀錄片《海稻米的願望》,再與另一導演拍下這《太陽的孩子》。今天下午,土地正義聯盟(土盟)就會放映《太陽的孩子》籌款,並且有映後討論會,反思香港人如何面對自己的土地。土盟執委鄒崇銘慨嘆香港盲目追求經濟發展,「而不是真正重認我們的土地、生態和社區,重認我們的部落,重認自己是誰。」
像台灣一樣,香港近年亦有年青人希望種田,然而政府的《新農業政策》大談高科技、大資本,卻不談農地。「把農業都關進『主題公園』又或科學園、植物工廠裡,把農地都用來做地產……比台灣那些做觀光民宿的財團要高明多了。但真正願直面問題、認清真相的有幾人?願意了解並回應這背後資本操作的又有幾人?說要『守護家園』卻只懂破壞的又有幾人?」鄒崇銘說:「或許,你永遠無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這才是香港的真正問題所在,才是『香港的孩子』和『太陽的孩子』主要分野所在。」

Profile:陳曉蕾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