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前夕,中紀委昨日再出手打虎,宣佈前遼寧省委書記王珉涉嚴重違紀正接受調查。如果說,會前官方媒體、網站圍剿對習近平出言不遜的北京地產商任志強,是要在民間統一言論,那麼,王珉此時被查就是向高官發出不准妄議中央的訊號,以確保今年人大、政協兩會有關「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這個核心」的主題不走樣、不變形。諤諤之士被批臭之時,中國將迎來諾諾之世,今年的兩會很可能就是又一個頌聖時代的開端。
打任護任染權鬥色彩
中共政治的弔詭,既在於同一個人、同一個機構的兩面性,讓人難分清他甚麼時候說的是真話,甚麼時候說的是官話、套話,也在於鐵幕後權鬥之熾烈遠非外界所能想像,無論是肅貪、反左、打右,隨時都掩藏着不同派系的權鬥陰謀或陽謀。從嚴禁官員妄議中央,到嚴令黨媒姓黨,表面上是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之爭,實質上是一步一驚心的宮鬥大戲。
任志強炮轟習近平黨媒姓黨的訓話,貌似正氣凜然,亦符合其大炮作風。但他與王岐山、習近平智囊關係太過密切,以致打任、護任的輿論戰染上太多權鬥色彩。任志強在2013年出版的自傳《野心優雅》中透露,他讀初中時,王岐山曾擔任他的輔導員,兩人亦師亦友,「至今他還會偶爾在半夜打來電話,我們經常一聊就聊很久」。任志強同時透露,習近平的重要智囊劉鶴,是其早年建立的私人專家庫中一員,至今常常見面,「在我心目中他不是甚麼官,私下裏我們仍以朋友相交。」
任志強炮轟黨媒姓黨的真實意圖尚不明朗,但打響鬥任頭炮的北京千龍網則劍指王岐山,在〈誰給了任志強反黨的底氣〉一文中質問:「一個連黨章都能無視的黨員,公然反黨的底氣何來?一個半夜三更喜歡給領導打電話的任志強,究竟誰給了他跳出來推牆的『勇氣』?」
就在輿論圍剿任志強、北京西城區黨委準備拿任志強開刀之際,《中國紀檢監察報》發表題為〈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的評論,以戰國策士趙良投入秦相商鞅帳下時要求「終日正言而無誅」,說到唐太宗與魏徵的故事,強調「能否廣開言路,接受建議,常常決定一個朝代的盛衰」。文章雖未提及任志強姓名,但以古喻今,又獲中紀委官方網站重點推介,因此被視為是王岐山對宣傳系統的反擊,是護主的行為,而非為了維護言論自由。
整肅妄議中央逆古訓
有心水清的網友指出:「前幾天批大炮,現在有人反擊。可是,高官之間的爭權奪利,憑甚麼以國家的新聞自由為代價?憑甚麼以混淆是非黑白為代價?我不關心誰是最後的勝利者,我只知道為他們的肆無忌憚買單的,將是中國的未來。」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這是中國的古訓。中紀委一邊高調宣傳這古訓,以爭取知識分子的喝采,另一邊又逆古訓而行,不停整肅妄議中央的高官,甚至插手高等院校整肅敢言學者,迄今被點名批評妄議中央的落馬高官,包括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北京市委副書記呂錫文、廣西南寧市委書記余遠輝、江蘇省委秘書長趙少麟、雲南副省長沈培平等,連高官都不准妄議中央,遑論學者、商人、百姓?
習近平主政後,連續三年有省部級高官在兩會期間落馬,藉此嚴肅政治規矩、政治紀律的意圖昭然,今年更有黨媒姓黨的訓令在前,又有涉及中央大政的微博、微信禁止評論的新規定在後,可以說,黨內黨外、網上網下已難有諤諤之士容身之地,歡頌習近平核心時代來臨的諾諾之聲已成主流。只不過,還有古訓曰:「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