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和一位內地教授朋友聊天,天南地北,然後談到兩地的年輕人。這位教授在內地一間著名大學教經濟,他主動說:「其實你們香港還算好,起碼有一群有理想、不計較利益的大學生,願意為你們的社會做一點事。」他說的是學民思潮和不滿制度暴力的港大學生。
成為既得利益接班人
「應該每個地方都有這類年輕人吧?這是青春的特質嘛!」我不解地問。
他聳聳肩,並不認同,「我在國內教過和見過的大學生,都很努力、尊敬老師,但他們幾乎都是那種『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是說,他雖然對你必恭必敬,但其實另有目的。這和錢理群所說的一樣。」
錢理群,退休北大教授、著名人文學者。北大110周年校慶時,他提出他的憂慮,指內地大學正培養一群「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所謂『絕對』,是指一己利益成為他們一切言行的唯一驅動力,為他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種投資。所謂『精緻』,是指他們有很高的智商、教養,所做的一切表面上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同時,他們又驚人的世故老成,經常作出忠誠姿態,很懂得配合,最善於利用體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獲取自己的利益,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的成員,要成為接班人也是順理成章的。問題的嚴重性,大概也就在這裏。」
簡單說,「精緻的利己主義」就是指那些只求私利、機關算盡的精英,其實香港也有不少,不過幸好還有很多年輕人對理想社會有所追求。下次指摘大學生之前,請先想想,在別人眼中這正正是香港值得珍惜之處。
蘇菲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