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交投萎縮,被認為「樓市溫度計」的中產屋苑太古城,整個2月只有10宗成交,成交量少得嚇人,其他地區也不見得成交量標青,即使所謂「上車」屋苑,銀碼較低的沙田第一城,2月也只是12宗成交,買賣意欲極低。
然而,市場運作總不能停頓下來,市況幾淡,政府地皮仍要出售,發展商手持新盤仍要找買家。政府近年已改變賣地策略,以招標方式賣地,取替以往在拍賣場上舉牌競投。不少財團認為,公開拍賣還可知道對手出甚麼價錢,一塊地皮,競爭有幾激烈,幾多人出價,出到甚麼價位等,在拍賣場內能看得一清二楚。
但現時改招標出售,除官方公佈接獲標書數目,投標者出價水平,差距多少,財團之間不得而知。財團失落招標,究竟輸了個馬鼻,還是與中標者出價差天共地,無從得知,拍賣場上空手而回,還可以輸得心服口服,惟投標機制下,是險勝還是贏得離天萬丈,只有政府曉得。
新盤市場一樣,尤其大額「億億聲」豪宅新盤,發展商棄出價單,改招標出售,也是淡市聰明做法。招標出售,主導權在出售的業主,到價先賣,一來可避免賣唔出情況,因市場消息指,通常這類銷售方式,多是透過經紀於市場撈到買家後,俗稱「有人認頭」才安排招標工作,令銷售有一定保證。
二是定價。招標價是市場出價水平,又或透過市場磋商,掌握市場能承接的價位後才定意向價,到公佈招標結果時,市場理解成交價是買家出價水平,避免被市場演繹是低價散貨的壓力。
信置(083)大嶼山長沙新盤Botanica Bay日前一口氣以招標方式賣清光6幢獨立洋房,總值逾7.4億元,淡市下仍能沽出大額洋房;會德豐(020)山頂Mount Nicholson首錄6號屋以8.3億元易手,亦是案例。直至消息傳開去,市場感覺千萬以至億元豪宅亦有承接,不失是逆市賣樓上策。
記者:湯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