暉灑自如:G20財長行長春茗後各有各散 - 周光暉

暉灑自如:G20財長行長春茗後各有各散 - 周光暉

上周在上海舉行的G20財長央長會議除了chit chat及拍大合照外好像一事無成,會後除公佈與G20無直接關係的「英國不應脫歐」外並無新的妙藥良方把不停在洩氣的全球經濟泵起。
在一眾領先國家對挽救疲弱經濟及量化寬鬆的彈藥用盡無效後,加上全球動盪及不確定因素懸着待變的情況未明朗,G20今年餘下的時間除了chit chat吃飯外其實沒有甚麼實事可做。然而,本人認為今年的大不確定因素轉捩點如下:
1)剛在北京開幕的兩會就十三五規劃及相關處理產能過剩、經濟轉型、貨幣及其他政策的公佈。
2)英國6月23日脫歐公投前後引起對經濟財經及貨幣市場的衝擊。
3)美國總統大選最終候選人的敲定及11月的選舉結果。
4)敍利亞停火及對ISIS地面戰的進展。
5)歐洲難民潮及歐盟內對難民產生的民怨急速惡化。
6)中美日外交及軍事攤牌的進展。
以上的問題每個都棘手,大有可能到9月初G20峯會在杭州舉行時都未有結果或共識。中國在這個動盪之年當G20的主席國不易當,難度很高!

解鈴還需繫鈴人

我認為全球經濟不振及G20束手無策的內在矛盾很多。恕我直言,亦肯定有自殘、自閹的因素。以財長及央長的權責範圍內來說,一方面要刺激經濟,量化寬鬆及創造好的營商環境,另外一方面卻瘋狂地好像吃了激素般打壓避稅者及逃稅者。此外,銀行、證券及上市公司監管者的瘋狂監管令從業者屈就及採取不做不錯,維護自己職位及趕客的態度。投資者在風險高及日益嚴厲的監管政策下索性不投資。營商者亦在營商風險高、產能過剩、客戶消費力低迷、借不到錢及營運成本包括租金高昂而導致盈利倒退、虧蝕甚至收工或倒閉。
以上的敗因惡果只能令各國各安天命。在管治能力較強及宏觀調控機制彈性較高的國家如德國、英國及中國相對情況比較好。特別是中國,在各種不利因素的威脅下,整體增長仍有近7%。不過,昨天穆迪在全國人大未開,國務院工作報告未做,及十三五規劃未正式討論並拍板,而把中國的主權評級由穩定下調至負面屬嚴重偷步嗎?是否應該等埋政協主席、總理及國家主席講嘢先呢?
反觀香港,雖然公共財政繼續有盈餘,可是我們的監管手段只懂收緊不懂放鬆。特別就銀行、證券及上市公司的監管,只懂在沒有話語權的情況下盲目地與連年衰退的西方國際接軌。
請問我們的監管者為誰在打工?這方面,我的強烈感覺是香港仍是國際標準編制者及監管者的殖民地!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