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糖效應 - 左丁山

派糖效應 - 左丁山

特區政府推出「銀色債券」Silver iBond,三年為期,保證息率二厘,只限65歲或以上人士認購。存款三年放在銀行,目前定息為0.25厘,10萬元存款的利息只有750元(三年合計),買銀色債券則保證有6000元,比較之下,當然不要存款要債券了。
其實年息兩厘,已經很低,年息0.25厘,更是可恥,對食息人士極為不利,各國央行競相推行量寬,推低息率,主要目的是驅使銀行借錢給企業,吸引企業以低息向銀行借錢,擴充產能,增聘人手,刺激就業,為了這個大目標,政府犧牲退休人士/儲蓄人士的利益,在所不惜。
財金局局長陳家強在預算案發表前,接受傳媒訪問,曾慨嘆央行量寬低息政策,沒有效果,推至負利率,還是經濟增長似有若無。陳局長認為貨幣政策已失效,應該使用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課本理論,一般是指政府增加支出,不惜赤字預算、減稅、推行基建等等,以公共支出透過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來刺激GDP增長。實際上,財政政策戰後在歐美實施五十年後,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境界,政府連年積累赤字,公共債務已達驚人地步,在一些國家(如希臘)已構成經濟崩潰危機,IMF大力倡導緊縮政策,削減財政赤字,已判了財政政策的死刑。龍頭大哥美國因長期白宮與國會對抗,每年連通過預算案也有困難,白宮已完全失去了制訂財政政策的動力,每年只求無爭議地通過預算案,令政府不致關門便算。在這情況下,歐美的央行行長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也就不足為奇,全世界都認識耶倫,有多少人會知道傑克盧是誰?香港則相反,因聯繫匯率不可侵犯,香港主動放棄了貨幣政策,無主權決定利率,於是只有財政政策可以利用。曾俊華說派糖388億,可以提振經濟增長1.1百分點,就是這個意思。2016年的香港GDP(估計數字)為2萬4千億港元,人均GDP為32萬8千8百元,1.1個百分點相等於264億,等於派糖額的68%,換句話說,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果少,低於一,漏斗效應甚大,即是說香港人拿了退稅,便往日本旅行,派糖效應明益外地。故此香港使用財政政策,其實得不償失。左丁山素來不主張恒常派糖,認為把「派糖的銀碼」設置教育基金及醫療基金用來推動本港教育和醫療,長遠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