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交所(388)為開設第三板再闖關!上周證監會開腔,表明在檢討現有市場架構前,對開設第三板有保留。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撰文解釋第三板是在全盤檢討現有市場前的「Plan B」,更指提高上市門檻無助解決「問題股」、「老千股」充斥,建議應加強退市(即除牌)機制。
記者:黃翹恩
早前財政預算案稱證監會及聯交所將在短期內就上市架構改革展開聯合諮詢。至於諮詢時間表、會否納入三板構思、除牌機制檢討等,李小加拒絕置評。證監會發言人不評論網誌內容。
加快差劣公司出局
李小加認為,最理想市場應該讓好公司容易上市融資、質素差的公司能迅速清理出局。被指為「老千股」、「殭屍股」的公司,「我敢說,這些公司沒有一間上市時不符合上市標準」,形容問題並非把關不力,他認為應該加強上市後的監管,特別是強化除牌機制。手法上,他認為最直接是改革現有市場,全面修訂上市規則,但勢必影響既得利益(買賣殼股各方),改革具爭議性,需時長,亦可能帶來衝擊。
故李小加稱,三板是無法啟動現有市場改革的情況下,一個潛在備選方案(Plan B),可在三板實施上述「寬進嚴出」規則,加強除牌機制,加快差劣公司強制出局,亦可在成立初期,設投資者入場門檻以控制風險。但他在記者會強調,自己並無權力建議更改除牌機制。
由於證監會主席唐家成上周明確表示現非適當時機新設三板,李小加於記者會上重申,一切由「大老闆」證監會「說了算」。市傳上市委員會將加入證監會成員,他則回應稱歡迎證監會參與更多上市規管。
解釋「新股通」構想
另外,網誌解釋「新股通」(即中港投資者可互相認購對方市場新股)構想,李小加提出若北向「外投內」(即香港、國際投資者認購內地新股)只限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散戶暫禁足,料香港方面無監管顧慮。面對內地外匯管制收緊,李小加表示新股通南、北向有可能會不同時推行,意味有可能先由國際投資者搬錢入內地,再開通內地投資者買香港新股。
中央證券登記董事總經理鍾絳虹認為,由於內地市場希望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只容許專業投資者參與北向新股通的話,應該較容易取得內地首肯。至於南向新股通,只需保證參與者與現有標準看齊則可,因為「內地專業投資者現在已參與香港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