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燃油對沖料輸80億破歷來紀錄 油價低迷引致

國泰燃油對沖料輸80億
破歷來紀錄 油價低迷引致

【本報訊】國泰航空(293)下星期三公佈2015年全年業績,由於期內油價低迷,市場料國泰勢錄得破紀錄、逾80億元燃油對沖虧損。有航空業分析員認為,國泰對沖政策進取,或反映其內部管理欠彈性;國泰前行政總裁湯彥麟(Tony Tyler)則建議航空公司應從中學習。
記者:鄭柏齡

國泰管理層去年底向分析員透露,為2015年下半年七成航空燃油訂立對沖合同,鎖定價格為每桶90美元。然而,去年下半年,布蘭特期油市場價平均僅47.9美元;換言之,期內國泰七成耗油,每桶「淨蝕」逾40美元。

國泰燃油對沖合同鎖定價格約每桶90美元,遠高於現時市價。 資料圖片

對沖合約至2019年

記者綜合多名航空業分析員意見,估算去年6月至12月間,國泰將錄得大額對沖虧損,金額介乎40億元至逾50億元;計及上半年已公佈的37億元虧損,料國泰全年因此「損手」最少80億元,創歷來最大筆對沖虧損。
燃油為航空公司主要開支,訂立對沖合同好處是鎖定燃油價格,以穩定成本。不過,與其他航空公司比較,國泰對沖政策進取,公司已簽訂今年起至2019年「超長期」對沖合約,以今年及明年為例,六成及五成燃油分別被鎖定在85美元及89美元上,意味如果國際油價仍然在低位徘徊,公司未來幾年將繼續「捱貴油」,兼錄得對沖虧損。
曾任國泰行政總裁、現任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理事長的湯彥麟對記者表示,過去一年油價波動,令航空公司對沖失利,「它們肯定有必要從中學習、吸取經驗」;他坦言,對沖目的是降低風險,惟實際執行卻「非常困難」。

慳油多過對沖損失

有外資分析員對國泰對沖政策感到困惑,「有無必要(對沖)咁多年?可以控制風險,但長期對沖亦有財務成本」;該分析員指,近年油價反覆,相信國泰有關部門或董事局「一年只開幾次會,今次傾好咗,又要等下次開會先落實」,使燃油政策與實際市況脫節。
瑞信、瑞銀及大華繼顯等大行亦認為,未來數年國泰在市場競爭時將失去價格優勢。
不過,國泰行政總裁朱國樑早前重申,無意更改對沖做法,強調「不是在賭油價」;他指,對沖為長期風險管理工具,油價下跌帶來的好處多過對沖損失。公司去年上半年業績顯示,燃油成本按年大減35.5%,惟計算對沖影響後,實際燃油開支僅節省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