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建築師豪裝理想家居 租屋拆牆做大廚房

【專題籽】建築師豪裝理想家居 租屋拆牆做大廚房

【專題籽:居安思藝】
在香港經營一個家,要很多「首先你要」的條件,儲完首期已剩半條命,想有選擇簡直奢侈。偏偏英國註冊建築師李宝祈(Becky)和德國音樂家余思傑(Domas Juškys)從外國回流,不加入買樓這累人遊戲,更在堆填區附近執到寶。兩口子看中日出康城僻靜近海的環境,早上看到鳥,周末又可以踏單車散步,便租間屋並進行大裝修,孤注一擲「買」生活空間。講到置業,他們直言香港的樓價遙不可及,於是說服業主讓他們推倒牆壁,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設計家居,營造心曠神怡的歐式小天地。在香港,真係有得揀?

他們夫婦認為租和買之間,存有很大的空間。朋友都勸說,花一大筆錢裝潢別人的家,蝕呀,Becky聳聳肩,「空間比物質重要,現在的生活起碼不會覺得要屈就自己。」歐洲人不覺得買樓是必須,找到合適的環境和地段大過天,不過當地政府待他們好一點,有租金管制,加租逼遷的風險較低。
他們在香港的家,從一個復古的鐵箱開始。當年在歐洲,兩人經常要靠它來搬家,返港時把歐洲一套鐵箱一同搬過來。由於喜歡這個鐵箱,重甸甸夠穩陣,又盛載着二人的美好回憶,便想把鐵的銀色、黑邊框和黃銅色的鎖作為家居設計概念。加上Becky睇樓看到單位設計,覺得間隔硬邦邦,她很快便畫好設計圖,做個小簡報說服業主,讓她操刀改造,「掌握到未來十年的生活,我覺得值得。」
一踏進Becky的家,馬上看到佔據了大半個客廳的開放式廚房,煮食架生琳瑯滿目,在黑色的鐵架、實木枱面襯托下,給人一種優雅的現代工業風感覺。Becky表示多用途空間,應按日常需要而有不同設定,「香港人習慣第一時間看電視機、梳化放哪裏,未必會以自己的生活為中心。」Becky為人好客,我亦因為朋友獲邀去她的家吃聖誕大餐,經轉介而認識她。由於Becky經常宴客,廚房順理成章變成家中靈魂。她把烹飪變成每天的韻律操,離家門最近的就是雪櫃,轉身就是島形工作台(kitchen island),卸了貨就在旁邊的水槽洗刷食材,另一邊是電磁爐,形成鐵三角烹飪舞台。廚房旁的房間換上玻璃趟門,變成兩人的工作間;枱面清空,放幾個咕𠱸,加上可延伸的飯桌,又可切換成派對模式。

李宝祈和丈夫余思傑看中日出康城的環境,決定租屋並大裝修,遷就自己的生活習慣。

【改造前】
註:淺灰色為改造後拆除的牆壁

【改造後】
Becky繪製的圖則,她更畫上在拉小提琴的丈夫。

設計公司:Studio T+S Limited
承建商:積有限公司
建築面積:960呎
實用面積:729呎

水槽藏廚餘處理器

他倆拒絕聘用家務助理,家裏的設計小節都要方便生活,在開放的空間,你會慢慢看到Becky的心思。本來已覺面熟,後來才發現他們整個廚房組裝櫃連雪櫃都是購自北歐家品店,只是換上特地從英國訂購的黃銅手把,因為她覺得幾年後,手把經自然氧化,會變成很美的銅鐵色。手把還按櫃子功能分類──抽屜要用半月形,方便拉出;上層的就用上門鈕形。水槽亦暗藏廚餘處理器,連食剩的骨頭也可倒進去,垃圾桶內幾乎只有食物包裝,「其實這處理器更適合華人,因為中菜都希望有頭有尾,廚餘比歐洲人更多。」廚房的kitchen island則墊起一塊黑雲石枱面,她說做西餅要有一個又大又冰冷的工作枱面,也可作飯桌的延伸。

嫌睡房落地玻璃太光

屋內的門都是趟門,只有廚房和主人房之間,是唯一可以推開的門,用作分隔客用及私人空間。把主力牆以外的三幅牆拆掉後,主人房分別有步入式衣櫥(walk-in closet)、浴室和睡房。剛接觸這間睡房時,Becky已感到奇怪,方方正正的間隔內,有一整塊落地玻璃,完全不合比例,再者,為甚麼睡覺的地方要這麼光?「我認為睡房是浪漫的,所以用深色牆身調整光線,也不會令房間變小。」她把床墊高,利用窗台面積,讓床擋住三分二的窗戶,單靠上面的玻璃窗採光。窗對面和天花保留了白色牆身,用來反射光線,另外兩邊刷上墨綠色,配襯黃銅牆燈。床墊高了,下層變成儲物空間,放滿DVD,他們希望之後可投資一部投影機,在睡房看電影。這時才發現屋內沒有電視,「香港只有一家電視台,沒甚麼興趣呢。」
你可以笑他們太瘋癲,若然你看得穿這個自主的生活框框,你會明白Domas所說:「我們甚麼都不缺,可以待在這裏十年八載。」他們簽下五年租約,並要做到生活自主。Becky辭去大公司的工作,自組公司,家庭工作自己話事,亦可遷就工作不定時的Domas。每天早上,衣櫥旁的落地玻璃把光線透進半面玻璃的浴室,早上洗澡後,兩人在廚房吃自家製麵包和早點,各自工作。Domas回家習慣將外衣掛在玄關的鈎子,他覺得港人會把衣物亂放在椅背、梳化好奇怪。「還有鞋櫃應該要放入屋內。」在他眼中,這些東西都要收納好,Becky便將其生活習慣一一記錄在設計圖中。我笑問德國先生,有甚麼是他着太太一定要保留,他有點靦腆說是主人房門上的健身槓,他從家鄉帶來,隨時可運動一下。如此大工程地裝修,總共花費多少?Becky卻指不便透露。惟有改問二人住這裏,堆填區就在後山,有沒有臭味?夫婦二人均表示一直未感受到,應該是剛巧這座沒有這問題。
在香港過自主人生,地方買回來,應該用心改造,以空間遷就生活,而非生活遷就空間;不要為買磚頭,讓它反客為主,牽着你的鼻子走。

【善用光線】

Becky認為睡房應帶點浪漫氣氛,於是她把床墊高,利用窗台面積,讓床擋住窗戶,又把兩邊牆塗上墨綠色,減低自然光線。

私家浴室一半用上玻璃牆,早上洗澡時,大窗戶便可透光進來。

【着重設計】

當年Becky夫婦在歐洲,經常靠這個行李箱搬家,盛載兩人的回憶,索性把整間屋的顏色和用料都建基於這箱。

玄關這組櫃是實木配上黑邊框,帶有濃濃的工業風,上面放了幾瓶威士忌,他們在家時都可小酌幾杯。

【家具小物】

工作桌由Becky設計。髮夾桌腳(Hairpin Leg)在1920年代的歐洲開始流行,外形優雅,卻有很強的支撐力。材料連設計費用約$6,000。

英國著名鬢辮包布電線,外形復古,高品質之餘,可自行配色,Becky家中很多牆燈都用它。每米約$40-$150。http://www.factorylux.com/

Plumen設計師吊燈,是全球首個含設計元素的慳電膽,有種展翅飛翔的感覺。約港幣$350-$400。http://usshop.plumen.com/collections/light-bulbs

【歐洲風情】

這支健身槓是Domas特地從家鄉帶過來,想隨時隨地都可以鍛煉一下。

夫婦二人自組「圖書館」。書架上有不少設計、烹飪、音樂和文化書籍,Domas說習慣了歐洲開放式的客廳,在香港也要求有這種空間。

Domas看到客人把外衣放在椅背或梳化,會默默地把它們掛在玄關的外衣鈎上。

廚餘處理器在歐美國家很普遍,連吃剩的骨頭都可往水槽丟。約港幣$2,500。

記者:馬朗澄
攝影:鄧鴻欣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